方寸鼻烟壶大有来头(图)

  民国鼻烟壶内画大师马少宣手绘孙中山像的鼻烟壶,辗转流落海外近一个世纪,被他从日本“淘”了回来;曾国藩手下大将贴身用过的鼻烟壶,他也能信手拈来……收 藏界不乏有人收藏字画、珠宝等“大件”,长沙人黄振强却迷上了毫不起眼的鼻烟壶,藏品多达300余件,数量和质量都居湖南收藏界之最。昨日,这位收藏界的 “壶痴”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宝贝。

  扁扁的壶身仅一寸宽,圆口壶盖上一颗红珊瑚珠晶莹剔透,透过玻璃外壳,壶内手绘的孙中山黑白像炯炯有神。“就是这件藏品,让我和鼻烟壶结缘。”昨日,黄振强给记者“晒”了他最得意的宝贝——内画孙中山像的鼻烟壶。

  这件高不过两寸的小小鼻烟壶却颇有来头,它是民国四大内画鼻烟壶大师之首的马少宣的作品。这个壶是黄振强上世纪90年代初意外在日本横滨淘到的。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普遍受人尊敬,从这个壶在日本被珍藏近一个世纪就可见一斑。

  另一个银质小壶也是他的最爱。黄振强说,这个鼻烟壶是从一位湘乡老人处求得的,是老人家的祖传之物。他的 祖上曾是曾国藩湘军的一员悍将。“银壶上刻着‘鹤鹿同春’图,寓意国泰民安。”黄振强说,一员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武将,却贴身珍藏着这个寓意和平的雕花鼻 烟壶,很值得玩味。

  黄振强告诉记者,20多年来,他收藏的鼻烟壶最老的产自乾隆年间,最近的是民国,最小不过3厘米,最大有20多厘米,从普通的玻璃材质到贵重的和田玉,应有尽有。

  鼻烟壶从明末清初由西方传入中国后,为何会渐渐消失?黄振强解释说,这与其制作工艺复杂有关。“比如,玻璃胎珐琅彩壶,皇室造办处一年也只能生产出几个。”因此,鼻烟壶很难走入寻常百姓家,而成了达官贵族的身份象征,鼻烟壶的消失也见证了贵族阶层的没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