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朱屺瞻与齐白石的印缘深情
我到上海博物馆工作以来,亲历了许多珍贵文物的收藏过程,其中齐白石为朱屺瞻所刻六十八方印章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梅花草堂主人朱屺瞻先生,清光绪十八年生人。其从1892到1996年的一百零五年生涯,为中国画坛留下了无数佳话。
朱屺瞻先生与齐白石先生是艺坛知音,由印结缘,石牵深情。十一年前,朱屺瞻先生夫人陈瑞君女士暨子女,把六十八件齐白石先生为屺瞻先生所刻之印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让我有幸见证了朱屺瞻与齐白石的印缘深情。
第一次见到这批弥足珍贵的印章是在外滩一家银行的保险库中。那天由徐昌酩先生陪同,我随陈瑞君女士来到库房,从保险柜中取出印章,睹物思情,实感震撼。捐赠完成后,上海博物馆出版了《梅花草堂白石印存》。当年正值朱屺瞻先生诞辰一百十周年纪念,政协上海市委员会、虹口区人民政府、上海博物馆和朱屺瞻艺术馆,共同举办了“海外暨家属珍藏朱屺瞻精品展”和“朱屺瞻‘六十白石印轩’藏印展”,一时传为美谈。
由这批印章,我们得以细细追溯朱屺瞻先生与齐白石先生以金石订交的往事:齐白石年长屺瞻先生近30岁。1929年冬天,屺瞻先生在美展上观赏白石先生山水画,顿觉新风扑面。继而在徐悲鸿的画作上看到齐白石所刻印章,甚是欢喜。第二天,他就通过荣宝斋上海分号,按润例向白石先生订刻印章。此后,他们的友情持续了二十多年。白石老人每次刻好印,“必自制木盒,亲书地址和姓名付邮,从不假手他人”。两人第一次晤面是在1946年秋,白石老人来上海办展,屺瞻先生去龙华机场迎接,“齐白石面对朱屺瞻,执手忘情,连声说:‘想煞我也!想煞我也!’”在沪期间,白石老人假寓愚园路,忙于创作,无暇会客,却与屺瞻先生多次欢聚,并在屺瞻先生所作梅花长卷上欣然题跋。临别时还以题有“常相见”三字的相片相赠。两位艺术大师的深情厚意已默然融入画史艺事。
梅花草堂所藏齐白石篆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遗印中的主要部分为齐白石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至四十年代前期的作品。时值白石先生七八十岁,处于衰年变法之后,创作旺盛之时,白石先生纵刀奔放,豁达铿锵,欹侧险峻,虚实相兼,这些印石雄奇苍秀,“胆敢独造”,赢得了海内外崇高的声望和众多的赞誉。
朱屺瞻先生的作品力求“独”、“力”、“简”。“‘独’者,即忠于自己的面目,不依门户;‘力’者,凝神静气,奋笔挥洒,也蕴涵作者的思想深度,即‘心力’;‘简’者,即画画练洁,简约,不受世俗束缚,不执着,不粘滞”。他的作品清新质朴,雄健磅礴,水墨淋漓,意境高远。他“舍弃了空间和远近的透视的模拟,纯以冷暖色和景象层叠的方式来表达深度”。他的画作凸显了生命体验、浩瀚之气和平民意识。他在晚年决然变法,追求新境,以至愈到晚年,愈发峥嵘绚烂,大气恢宏。而齐白石的这些印章恰恰极佳地与梅花草堂主人一生的绘画创作结合在一起,画与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朱屺瞻先生与上海博物馆的友情很深。早在1984年10月,他就精心遴选自己各时期的代表作十四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这些捐赠珍闻演绎了艺术家视个人艺术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叶的博大胸怀,见证了艺术大师之间的艺缘深情,已成为博物馆的永久记忆,已融入文化传承的血脉和文脉。(本文作者为上海博物馆馆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