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舒同:毛泽东喜欢收藏他的字(图)
舒同 (1905—1998)出生于江西省东乡县孝冈镇,5岁即开始临习颜真卿 、柳公权 的碑帖。他一生勤于钻研书法,即使长征途中,在马背上也用手指在腿上练字 ,曾被毛泽东 称为“马背书法家”。他创造了“舒体字”,自称自己的书法是“七分 半”,即采纳楷书、草书、隶书、篆书、草书、颜体、柳体各一分,何绍基 书法半分,综合而成。1980年,舒同发起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并被推选为第一届主席,以后又担任第二届和第三届的名誉主席。
“我希望年轻的同志们、年轻的书法家们,能够真正地立志做书法家,而不单单是做书法活动家,面壁十年,争取写出一二幅传世之作,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祖宗。”
———舒同
故事
毛泽东对舒同说———
“我喜欢收藏你的字”
1954年,中央调舒同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兼济南 军区第一政委。有一次毛泽东来到济南视察,一天晚上与舒同长谈书法直至深夜。舒同汇报他练写草书“蛇”字时说:“我在少年时代,多次冒险进山,仔细观察蛇的行(走)、游(戏)、卧(眠)、攀(登)各种姿态,终于领悟到书写‘蛇’字的秘诀……”毛泽东说:“书法这门艺术,应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取诸家之长,创自己风格,这点你做到了。你这种认真琢磨的独闯精神,应当继续发扬。”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接着说:“我喜欢收藏你的字。有人说舒体字是‘七分半书’,即楷、行、草、隶、篆各取一分,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也有的书法家评价你的字体风韵是‘沉雄峭拔,恣肆中见逸气,忽似壮士如牛,筋骨涌现。’这些我都同意。”
赏评
“国共有两支笔,国民党有于右任,共产党有舒同。我更喜欢舒同。”
———何香凝(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画坛杰出的美术家)
“尽管学舒体的书法爱好者不计其数,但舒同没有收过一个弟子,在书协主席任上没有开过一次个人书法展,没有出过一部书法作品专集。尽管全国许多名胜古迹都留下过他的墨宝,但他没有索过一分钱的报酬。”
———舒同之子、原舒同书法研究会会长舒关关先生
“当代根本就没有书法家,像舒同、启功 等老先生,虽然德高望重,但是其字不算书法。舒同学了点颜真卿、何绍基,停留在形上,启功学的是馆阁体一路,但没有馆阁体的雍容华贵。所以说,他们都不算书法家。所谓立家者,必须学贯诸家,一以贯之,自立门派。”
———王旭(青年艺术家、知名书评家)
人与艺
最负盛名时辞去书协主席职位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讲求人格完善的社会,处处强调人格的作用与力量,所以传统书论或画论将人品与书品或画品合二为一,于是有了“人品即书品”、“人品既高书品不得不高”这样的绝对性论断。
舒同生前有着显赫的身份,政治的、文化的,但他却泰然处世,甚至视自己一生钟爱的书法为“余事”。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首任主席,但在位时,没有开过一次个人作品展,没有出过一部作品专集,甚至不收弟子。更甚者,在他最负盛名的20世纪80年代,竟然力辞中国书协主席一职!他的首次个展是在他辞去书协主席之后才举行的。
情与理
继何绍基之后将颜体发扬光大
众所周知,舒同是一位行楷书大家,他是当代极为罕见的曾经创造出“体”的书法家(这个“家”字前应加个“大”字),这个“体”便是如今家喻户晓的“舒体”。
戎马生涯半辈的舒同,全部的书法功夫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练就的,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想见,他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书法大家,刻苦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悟性。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凡的感悟能力,他是继清代何绍基之后再次将颜(真卿)体发扬光大并推向一个崭新境界的书法家。
沉与浮
“文革”之后作品缺乏生气
作为现代书法史上不多的几个受到毛泽东这样对文人有着苛刻要求的政治领袖兼文艺家亲自肯定过的书法家———毛将其赞誉为“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支笔”,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位兼做政治兼搞书法的前辈的书法功底。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他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直至六十年代写的作品,不论从功力或美感方面都堪称那个时代的上乘之作:用笔果断肯定、清畅流利;造形出奇制胜,寓巧妙于稚拙之中,寓鲜活于沉静之中。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个原本个性十足的书法家的笔下,棱角没有了,抑扬顿挫、起伏开阖没有了,作品中更多的是日趋臃肿的线条和千篇一律的结字,呈现出了许多的弊端。如作品字形布列平均化,缺乏生气;每逢书写快的笔画便没有了提按顿挫,一切都是一笔带过,这样便产生了两种结果———弧形线条过多并且浮滑。
经历了“文革”的摧残和人生种种的悲欣哀乐,晚年的舒同似乎回到了一个原点上,激情归于常理,创造没于复现。人们可以称之为绚烂之后的平淡,风暴之后的宁静,但这种平淡、宁静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天才艺术家的终身缺憾,它既是舒同的不幸,更是这个时代的不幸。
作者 马啸(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书法家)
小知识
舒同作品辨伪
辨识真伪,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笔体形态和风格特征。舒同的字以“颜字”为根底,他用中锋的笔法写字,也吸收了何绍基的涩笔。舒字“有一个搬不走的重,有一个立得住的稳,更有一个舞得起的动”,三者浑然一体。
造假者用笔一“重”就臃肿,运笔一“舞”就轻浮油滑,结构一“稳”则是一副呆板无神的面孔。
篆书“群众路线”横幅(《中国书法》1999年第2期刊载),摹自《舒同作品集》。伪作的幅式、行款与底本相同,作伪时改动了底本的日期,变“一九六三年夏季”为“一九八六年”,印章 也不同。对比一看就可以知道,伪作的笔画臃肿油滑,填描的痕迹特别明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