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保工作百密一疏 7件香港展品故宫展出离奇失窃

       最新消息:


       文物局就故宫窃案紧急发文


  故宫博物院发言人就香港展品失窃道歉


        故宫博物院公布失窃文物信息 


       相关链接:


        故宫失窃窃贼疑为“凿墙盗宝” 四道防线未奏效


     故宫部分香港展品失窃


        法国国家电视台为故宫文物展览预热


  “这里,有你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故宫;这里,有最新鲜、最及时、最靠谱、最给力的故宫。”以上两句话摘自故宫的官方微博介绍,不过,昨天中午在这个平台上发布的一条消息却着实给力,甚至足够震撼:故宫被盗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是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故宫内展出的金丝嵌宝石手袋


   这条来自昨天中午12:08分的微博非常简短: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展出的引进临时展览《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展品为首饰盒等二十世纪作品,5月8日展品失窃。现公安部门正在侦破中。


  不到140个字,却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各种说法也开始甚嚣尘上。昨晚,北京市公安局字向东警官向我们证实了微博的说法。


  5月9日警方接报称,香港某博物馆在故宫博物院临时展出的部分展品失窃,接到报案后警方经过工作初步调查,失窃的物品是该博物馆在故宫博物院临时展点内展览的现代工艺品。目前警方仍在对此进行调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故宫展出文物失窃地点


  丢失展品7件 诚肃殿后墙惊现大洞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江洋大盗能越过故宫级别的安防?网上流传的所谓斋宫以北的诚肃殿“宫墙被挖开大洞”的说法又是否属实?更重要的是,到底丢失了哪些文物?丢失的件数有多少?还有,如果窃贼真的具备了突破故宫层层防线的本事,那么多的奇珍异宝中,又为何独独垂青临时展览的20世纪展品呢?


  故宫博物院宣教处、院办以及院长郑欣淼本人表示会在故宫官方微博更新最新进展外,都不愿接受采访。几经辗转,直到昨天深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故宫工作人员才为我们揭开了“失窃事件”的一角。


  她介绍说,9日凌晨,故宫保卫处有巡逻人员在院内发现一名可疑人员。由于此人身上有红色印记,怀疑是故宫红墙剐蹭,巡逻人员命令其原地蹲下后,立即打电话上报,但可疑人员乘机逃跑。此后,虽经追赶查找,但没能再次发现他的下落。直到天亮,工作人员才发现,斋宫已丢失展品7件。


  另有网友曝料称,当时发现,在故宫内东路的南边,斋宫的后面,诚肃殿后墙有一个大洞。


  而目前,故宫博物院内,自九龙壁以北的展览区已被封闭,原本持故宫门票即可免费参观的斋宫及诚肃殿已经无法进入。同时,封闭区域由故宫北门神武门开始,正逐步扩大至乾清宫到坤宁宫一线以东,上述区域的全部宫门也已经关闭。


  香港两依藏博物馆馆长披露失窃物品详情


  另据了解,“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与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共同举办,通过中式木器、家具及西式化妆盒等展品,展现东西方社会中女性社交生活、审美观念的差异,展期4月28日至6月27日。


  原定持续两个月的展览,到第11天,就发生盗窃案。香港两依藏博物馆馆长王夏虹昨晚从香港飞抵北京,处理被盗案件的后续事宜。王夏虹馆长说,她在5月9日通过电子邮件得知展品被盗,根据故宫方面向她提供的信息,嫌犯从展馆盗走9件展品,包括两款晚妆包和7款化妆盒,其中一款晚妆包和一款化妆盒已经在故宫内找到,有损坏,怀疑是嫌犯逃离的时候落下。


  王夏虹:两件展品找回来的地方是在故宫的一个外墙,墙角边上的范围找到的,当他们找到这个盒子的时候也是有损伤的,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翻墙或者是怎么样掉到地上的。


  被盗的展品都是黄金镶嵌宝石的材质,产自欧洲,距今大约六七十年历史,既包括卡地亚、蒂凡尼、VCA梵克雅宝、爱马仕等知名品牌,也有一些专属欧洲贵族的品牌,部分展品的材质已经绝迹。王夏虹认为,在打开的两个柜子里挑走这些藏品,说明嫌犯懂收藏,能判断价值:


  王夏虹:我觉得他会挑,他挑的那九件,我当时打开资料的时候,我都有点看一下我就心情很沉重的那种感觉,因为他只选了两个柜子打开,他还想打开中间那个没有打开成功,中间的那个摆着我们更加重要的一些盒子。


  记者:在他打开的两个柜子里面挑到了当中比较珍贵的九款?


  王夏虹:对,我觉得他白天应该是侦查过的。


  王夏虹向记者出示的一份清单显示,目前下落不明的7件藏品,分别投了数万元不等的保险,共计31万元。她说,出于对故宫安保的信任,这只是象征性的保额,远低于实际的价值。


  王夏虹:象征性的投保额,是对故宫的绝对信任才会有这样低的保额的,当然现在这个教训是接到了,很大的教训。


  将公布藏品图片等信息 阻止赃物交易


  “两依藏”馆长抵京,今日公布7件被盗展品照片另有两藏品掉落故宫墙脚昨晚,香港两依藏博物馆馆长王夏虹乘坐航班,抵达北京首都机场。王夏虹说,她是前天中午11时许,收到故宫方面邮件,得知展品被盗的。两依藏的藏主为香港知名金融家冯耀辉,此次在故宫的展出,共遴选出19件中式黄花梨和紫檀家具、木器及111件套玲珑别致的西式化妆盒、手袋。王夏虹表示,事发后最初盘点时,发现被盗藏品共有9件。事后不久,故宫方面发现有2件藏品被遗落在外墙的墙脚处,不过均出现了损伤。其中一件是晚装包,另一件是卡地亚的化妆盒。丢失的藏品除一件为晚装包外,其余都为西式化妆盒,这些金制品上镶满宝石。“其中一件化妆盒镶嵌橄榄石,现在这种宝石矿已经绝迹,一些化妆盒的工艺也已经失传。”


  王夏虹介绍,现场共有十来个展柜,有两个柜子被打开,嫌疑人拿的全部是金制镶嵌宝石的,都非常珍贵。嫌疑人还曾尝试撬开中间的一个展柜,内装有最贵重的藏品,但是没有撬开。王夏虹说,因在故宫展览,之前未预料失窃等意外,只象征性地投保,7件丢失的藏品保额总共只有31万元,“现在很后悔”。  王夏虹也表示,目前对于她和藏品的主人冯耀辉而言,更重要的损失是这些华丽精美的艺术品,而不是它们值的价钱。在得知藏品被盗之后,香港方面进行了紧急磋商,她想把藏品立刻运回香港,但作为爱国商人的冯耀辉没有同意,双方共同讨论后决定:待故宫把损坏的展柜修复之后,展览照常进行,并将填补更好的展品,继续展出。王夏虹表示,今日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7件被盗展品的清晰照片,以此“阻止黑市买卖”。


  王夏虹:我们希望这个展览会继续做下去,九件展品空出的位置我们会挑选九件更加珍贵的展品来到故宫继续这样的展览。


  记者:为什么有这样的决定,继续展览,还增加更珍贵的展品。


  王夏虹:这是信心的动作吧,我相信国内的公安侦查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冯先生有很大的信心,他跟我说他说我相信一定会查出来的。


  专家:最有效防范不是技术而是心防


  根据资料显示,建国以来,北京警方有记载的故宫盗宝案一共发生了5起。回顾历史,我们发现,虽然屡经考验,但故宫的安保可以用出色来形容,而目前的故宫保卫处更是被称作“京城第一保卫处”,人数超过240人,下设有警卫队、技术科、防火科等8个科室,而在每天闭馆后,还有至少1600个防盗报警器、3700个烟感探测器和400个摄像头在运行。


  此外,依据预案,故宫的纵深体系,已被区分成防护区、监控区和禁区。而博物馆内,还有技防、人防、物防和犬防四道防线。然而,“京城第一保卫处”,四道联防,为何都阻止不了偷盗事件的发生呢?


  昨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教授王大伟在接受《新闻纵横》专访时,介绍了目前国际上知名博物馆的最新安防发展趋势。王教授称,最有效的防范,不是技术而是心防。


  王大伟:一般来说人防、技防、物防。人防一般的就是布员,技防就是采用技术,物防是新的装备。但是这都不是特别重要,现在世界上博物馆预防犯罪的大的趋势叫人防技防物防不如心防,心防是关键预防。关键预防具体体现在预案,应该是两套预案,一套是主动先发的预案,还有一套叫被动反应的预案叫。


  首先是主动先发的这一套预案,它必须把世界上各国博物馆被盗的信息全部搜集到,分析出来什么时间、什么地段容易被盗,有时空分布的研究。然后要制定规划,实施奖励,保证物质,最后还有评估。在世界各国如果一个国家级博物馆被盗,那么这个博物馆的所有安防措施旋即宣告彻底失败。也就是说对它要对它投一票否定,然后再重新制定新的预案,特别是要以预防为主的。


  第二套预案才是一旦比如说有破墙、砸玻璃、展品被盗,怎么追查、怎么破案,那是第二步,和第一步主动先发的预案比较,还是第一个比较重要。


  故宫现有安保预案或推倒重来


  王大伟强调,切不可因为此次失窃的物品在故宫浩如烟海的珍藏中相对不重要就暗自庆幸,相反,现有的安保预案恐怕要推倒重来。


  王大伟:故宫正在进行着为期几十年的大修,大修里面混杂的人就比较多,这是第一;第二,故宫现在每天参观的人数比较多,已经超负荷运转,但是故宫藏的是国之瑰宝,它的关系、责任大于天。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不应该暗自庆幸,丢失的七件文物都不重要,这件事情它暴露出故宫安保中可能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要赶快制定出那两个预案。总结过去的五次反盗窃的经验,同时要认真的汲取经验教训,特别要对原有预案基本否定,然后重新的开始一个新的预案,而且在这个预案里一定要有防范。


  另据了解,去年10月,故宫博物院安防控制室改扩建工程启动,据有关人士介绍,这项工程预计将在今年10月份投入使用。届时,故宫内部将实现全天候、全方位、无缝隙的监控,消除目前个别区域的监控死角。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