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江南 长三角中国画名家提名展13日开幕

  前言

  江南是诗,江南亦画。春雨江南,如诗如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这一千古名篇倾注了诗人白居易对江南深厚的情感。而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望江南》却又是别具视野:“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大文豪的达观超然、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彰显了中国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文思考。这思考穿越千年时空,启示着我们时代文化精英引领的人文重构。

  宋室南渡,中国的政治中心一度南移,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在江南深深扎下了根。此后的时代,中国的政治中心虽然回到北方,但经济、文化中心却一直生根于江南。

  辛亥革命以来,百年时光已逝,这是失望和希望交织,痛苦和成就伴随的百年。文化和艺术成为国家和民族文明进程中的主要推动力,而江南就是文化和艺术的摇篮。也许是春雨,给予江南大地更多的灵性,滋润着士子们的才情。百年历史的烟雨中,江南大地走出了一大批艺术巨匠,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他们构建着时代艺术经典,丰满了共和国的文化时空。

  而今,“春雨江南——长三角中国画名家提名展”所展出的四十七位名家的一百多幅艺术精品,在春雨霏霏的季节,来到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这一艺术殿堂集中亮相,可谓盛世壮举。江浙沪这一杰出的艺术家群体,既展示了当代中国画的水准和现状,更展现了他们的美学思考和人文精神,他们正是中国国家画院长杨晓阳所倡导的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时代展现。展览昭示着当代优秀艺术家群体对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

  参加展览的艺术家出生年龄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逾越五十年的时空。在半个世纪里,因文化、教育、经济等历史因素的历练,他们在传统传承、创作方式、描述语言、技法创新等绘画修养层面上,和在审美取向、哲学思辨、美学感受、普世理念等价值观层面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因此能从这个展览观察到江南中国画家从成长到转变再到嬗变这个立体饱满的过程。而诗书画印、中西贯通、承古融今,新文人画和当代水墨画从形成、发展到高潮的足迹亦清晰可见,可谓是当代中国画历史的缩影。

  “人文春雨,艺术江南”。“春雨江南——长三角中国画名家提名展”从北纬三十度出发,跨越长江、黄河,北上首都。展览拂去浮尘,摒弃暴戾,沐浴真、善、美的艺术阳光,汇成人文的清泉注入江河,流向东海、黄海,成为华夏文明时代大潮中的清新浪花。在这人文沙漠化、美育荒漠日趋严重的当下,春雨、艺术,生长出更多的绿洲,带来更好的品质生活和幸福指数。

  水墨春雨,谱写时代新篇章。

  是以为序。(周维)

  策展人:王平

  主办:中国国家画院

  承办:美术报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组委会主任:

  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组委会副主任: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王  赞(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蔡景富(美术报总编)

  组委会秘书长:赵卫 周岳平

  展览日期:5月13日—5月20日

  展览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