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神眼刘半尺——刘光启

说起刘光启先生,文物界和与旧字画有关系的人,大都有点耳闻。有人称他为神眼,来称赞他的眼力。也有人称他为刘半尺,意思是字画打开半尺,真伪立判。当然,这种称呼还是称赞他的眼力。刘光启看字画,从动作到神态都很有特点。他一手握轴,边展边送,另一手握天杆随展随卷,一般的画,展一半时,结论就有了,或是真的或是这东西不对,然后是边卷画轴,边介绍作者简历,再说作者创作的时间段,如伪,则说明理由。前后不过一、二分钟。如能遇上一件精品时,刘先生那不大的眼睛就会放出光来。
家庭背景
刘光启1932年生在河北省冀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聪明伶俐,十多岁时到北京琉璃厂的字画店当学徒,出师后到天津金石山房书画店。1956年公私合营,1960年到文化局下属文物商店,1970年又调到天津市文管处。直至今日,将近60年的时间,他日日与字画为伴,从无间断。
天才少年
刘光启从小在琉璃厂学徒时,练就了博闻强记的过人本领。少年时,为生计所迫,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在成长中,他却凭着聪明和努力,苦学成材。到天津后,他曾随吴玉如、龚望等硕儒读书,可以整部的背《论语》、《孟子》;可以整本的背唐诗宋词;可以背画史、画论,只要看到有用的东西,他就背、记。经他看过的字画,若干年后谈起来,画的内容、题款、题诗、盖的什么印章,都能娓娓道来。至今80岁了,当年背的6000多个书画家简历,还能脱口而出。
刘光启现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物出境鉴定组组长、天津市文化局文物处研究员、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这一系列头衔,既表明了他为国家承担的重任,也显示了国家给予他的荣誉。
发现或鉴定的文物
凭着这些过人的本领,几十年来,经他发现或鉴定的属国家各级文物不胜枚举,著名的有:全国孤本,明杨维贞的《梦游海棠城》、大陆孤本,宋人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其余两件在台湾)、六朝写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西晋人写经《羯摩经》、唐摹王羲之《寒切帖》、《干呕帖》、宋代银粉书《妙法莲花经》、元赵孟頫《大洞玉经》、元赵孟坚《水仙》、元钱选《花鸟》、明林良《芦雁图》、周臣《辟纑图》…………
生活中的刘光启
熟悉刘光启的人都了解他生活的俭朴,有时俭朴的令人吃惊,烟酒不动、衣着朴素、饮食简单。他的家住的较偏远,但无论去单位看画,还是去各单位讲课,总是骑着自己的旧自行车,还自得的说:这样自在。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国内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为国家抢救、挖掘了数以亿计的财富,但他个人却甘于清贫,他曾说:干我们这一行,不能跟钱挂钩,像天平,钱的一边重了,业务水准也就轻了,它们是反比。(刘先生此话所指的钱为某个别从事鉴定工作之人,利用个人的声望和社会地位,对一些作品不辨真伪就题字、出证,来换取个人利益,而非指正常的工资待遇等)。近年,又多次受邀去海外鉴定、讲学,对此,他说自己是既欣慰,又忧虑。欣慰的是自己从事了一辈子鉴定工作,厚积薄发,正在步入佳境。忧虑的是后继乏人,他说:鉴定界的几位老先生年龄都大了,谁敢请他们出门呀,现在就我跑跑颠颠还行,可后边50、60岁这批人跟不上来。谈起自己的生活,他自豪的说:我的物质生活是清贫的,但我的精神是非常富足的,万物静观皆为我有,像我这样看过那么多好东西的人,不多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