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常委会议听取文物保护工作专题汇报

  5月6日上午,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主持召开了三届市委第133次常委会,听取文物保护工作专题汇报。

  会议认为,重庆文物资源丰富,具有序列完整、均匀性好、特色鲜明3个显著特点。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重庆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开展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抗战遗址专项调查工作,全面摸清了全市文物的基本情况和现存抗战遗址数量,完成了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登录工作。同时,全面完成长江三峡文物保护任务,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云阳张桓侯庙整体搬迁及东侧滑坡治理工程、忠县石宝寨原地保护工程全面完工并对外开放;完成考古发掘面积126万平方米,出土一般文物14.3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8000余件。编制了《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对全市尚未定级的182处抗战遗址进行了挂牌保护;完成抗战遗址、革命遗址维修41处,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空军坟、库里申科陵园、陈诚公馆等76处抗战遗址已对外开放。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历经3年多时间的前期勘察、多学科论证和试验,已全面启动修复;建成全国第一座反映民主党派历史的博物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并对外开放;建成世界第一座水下博物馆——涪陵白鹤梁水下题刻博物馆并开馆;免费开放35家博物馆(纪念馆),截至2010年底,累计接待观众3619万人次(2008年868万人、2009年1301万人、2010年1450万人),年均增长率达38%,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承办2009“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举办了世界首次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了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重庆建议》。2011年,举办了“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区系列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会议指出, “十二五”期间,全市要紧紧围绕“五个重庆”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到2015年,完善“一圈”(主城)为主体、“两片”(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遗址)、“两线”(长江三峡库区、渝东南地区)为支撑的文物保护工作格局,形成五大博物馆群展示利用体系,建成文物强市。

  最后,薄熙来强调,重庆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在条件艰苦和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下一步,要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的指导和支持,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首先是保护好文物,同时,加强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积极做好红岩干部教育基地、廉政博物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等工作,让更多市民欣赏到,感受到,享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重庆市文物局 颜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