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库:王蒙《稚川移居图》的艺术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蒙 《稚川移居图》


  由辽宁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宋元明清书画大展”于5月5日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本次展出作品涵盖了辽宁省博物馆馆藏一、二级书画文物十件书画,以及来自山东省博物馆馆藏五件明清书画精品,另外,来自海内外资深书画收藏家、鉴赏家深藏多年的秘藏也可为精彩纷呈。


  本次展览中元四家之一王蒙作品《稚川移居图》备受关注。该作品将在北京保利2011年春拍献身,估价高达2亿元人民币。这也成为目前估价最高的中国艺术品。关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及艺术价值我们采访了天津美院教授刘金库。


  刘金库:王蒙的这件作品应该说叫《稚川移居图》,它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张王蒙的同名作品应该是前后期的一件很重要的作品.大家知道王蒙的艺术创作他影响明、清,比如大家知道像”吴门画派”,一直到张大千,都是能够登堂入坳为王蒙画派的传人而自豪,因为大家知道王蒙一个重要的意思的特征是影响到明、清六、七百年一个很重要的画家,应该说是在“元四家”当中还是佼佼者,特别是像大家知道的像“四王”、像张大千,学他一点皮毛或者学他的一部分技法就能成为千古不朽的大家,王蒙的作品更是如此,特别是大家知道元末明初的时候那个动荡,包括少数民族和中华民族之间的激烈冲突,这件作品有三个艺术家,第一个是反映那个时代的一种思想境界在里面,比如大家知道他借古咏怀、借古生情,借古进行创作,他借用东晋时期,这个主题就是葛洪葛稚川移居到罗浮山去炼丹、去修身、去出家是这样的一个出世的关怀情结,这件作品应该说是历代画家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也符合元末清初这种动荡的生活状态;第二个是王蒙所创作的“凡仙秘典”在晚年有些变化,因为大家知道王蒙在明代洪武年间生活了18年,后来牵扯到明初的“胡维庸案”,他去丞相家、胡维庸家看画,后来被打为”胡党”,死在狱中,这也与他的一生的创作追求有着很大的关系,晚年他向一些书献和秘典方式的发展,这也是代表着他应该说是见证了王蒙艺术的一件作品。


  第三个艺术家就是我们大家非常清楚,你像与他同时代或者稍微晚一点的从韩信一直到陈泽都是当时的道德家、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给他题了这么多的文人雅集、文人聚会,也是元末明初文人很重要的一种文人的聚会,这种体现了当时文人的一种心理和他当时精神的状态,都能够如实地反映出来,还有这件作品,这是他的三个艺术价值。


  这件作品,建国以后这件作品由于“文革”等原因被收入到苏州博物馆,中央五位书画鉴定小组的成员都一致认为这是真迹,如果这个东西不退赔给本人的话,在博物馆还是属于一级品的东西、传世很少见的一件东西,它是作为顾麟士后人的一件东西,大家知道从顾文彬开始苏州的顾家一直是属于首屈一指的藏家,应该说特别是在清末民国时期都是首屈一指,它的重量级的作品一直到撑到家最后一件就是这个作品,就是留在家里作为家底的最后一件作品。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