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收藏三大指标:历史,科学和艺术

  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德国三大国家级博物馆共同举办的“艺术的启蒙”是2011年春京城热门和影响号召力的展览,德国的策展人在谈及展品的挑选标准时说:“历史,科学和艺术”。


  一、中国的摄影收藏在国外


  以系统收藏了欧美摄影作品而著名的美国盖蒂博物馆在2010年底推出了“菲利斯·比托:东行路上的摄影师 (Felice Beato: A Photographer on the Eastern Road)”。该展基于盖蒂博物馆2007年收藏了一批摄影史早期作品,其中包括有菲利斯·比托在亚洲拍摄的原版照片。随后盖蒂博物馆又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在全世界,也包括多次来到中国找寻菲利斯·比托的原版老照片。作为世界战地摄影的先驱,菲利斯·比托用相机记录下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最早的战地影像纪录,其中有大沽战场、联军攻占大沽口炮台、占领京城的过程、完全焚毁前的圆明园和清漪园。此外,他还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拍摄北京城的摄影师,在中国的摄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最近海外出版和再版了许多本中国十九世纪老照片的摄影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崛起,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方的学术界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了,对中国的历史越来越感兴趣了,对十九世纪西方用强权打开中国大门的历史越来越感兴趣了…而摄影于1839年的诞生和1840年代的完善,刚好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相吻合,摄影也正是西方列强通过1860年代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得以大举进入中国的。


  英国东方摄影史学家泰瑞·贝内特(Terry Bennett)几年前出版了《中国摄影史 1840-1860》,今年刚刚出版了《中国摄影史:在中国的西方摄影家 1861-1879》,目前他正在撰写《1844-1879的中国摄影家》。一位外国学者之所以能写出目前我们或缺的早期中国摄影史,是因为早期在中国拍摄的摄影家都为外国人,是因为早期的中国照片基本散失于国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不断的内乱,已经毁灭了国内的摄影资料,这些都割裂着中国的摄影史。


  二、摄影史上重要的摄影家和作品


  对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摄影家和摄影艺术品的找寻、挖掘和梳理,一直是华辰影像的关注点。2011华辰影像春拍,弥尔顿·米勒(Milton Miller)、威廉·桑德斯(Williams Saunders)、艾米利·卢斯菲尔特(Emil Rusfeldt)、阿芳、山本赞七郎(S Yamamoto)、唐纳德•曼尼(Donald Mennie)的代表作,其中数张出自威廉·桑德斯之手的原版照片,手工上色,十分精美,是难得的藏品,而美国摄影家弥尔顿·米勒的作品是第一次现身华辰影像。


  有人说弥尔顿·米勒的照片记录了中国的城市生活,但局限于西方“猎奇”的视角,缺乏对中国社会深入的感受和体会。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米勒是极为优秀的肖像摄影家,也是最早在中国开设照相馆的摄影家之一。他拍摄的十九世纪的中国肖像被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的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此次华辰影像上拍可看到米勒的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072 弥尔顿·米勒 着清朝官服的夫妻


  1860年代


  蛋白照片


  23.1×29.8cm 9×12in.


´,´

  英国商业摄影师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1862-1887年在上海开设照相馆,他拍摄的内容和题材众多,包括官员出行、罪犯行刑等新闻时事和社会风俗照片等,并在《远东》(Teh Far East)、《伦敦新闻画报》(Illustrated London News)等杂志发表,在西方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但从桑德斯留下来的照片来看,他的摄影艺术成就是“中国最早的插图摄影师”。早在十九世纪中叶,桑德斯就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设计场景,雇用模特,摆布拍摄了一批照片,如法堂、轿夫、马车、囚犯、吸食鸦片等。虽然桑德斯当时是为了商业目的而拍摄,将照片销售给感兴趣的媒体和游客,但由于照片广为流传,在客观上构建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影像记忆,成为了十九世纪中叶东西方视觉文化交流最重要的一批影像,也为中国留下了十九世纪珍贵的影像纪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098 威廉・桑德斯 小吃担与抽烟者


  1880年代


  蛋白照片 手工上色


  19.9×24.9cm 8×10in.


  此次春拍还有几百张从国外回流的珍贵的蛋白原版老照片,内容包括了晚清时期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厦门、香港等地的人文民俗和景观等,其中不乏博物馆级的珍贵藏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073 约翰・汤姆森 上海港


  1870年代


  蛋白照片


  21×27cm 8×10in.


´,´

  三、摄影古籍善本


  从2009春拍开始,华辰影像设立了“摄影古籍善本”专题,找寻摄影史上重要的出版物。在2010年的秋拍上,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 年出版的精品书《燕京胜迹》(Peking The Beautiful)在激烈的叫价中,从底价2万元拍到了10万元,这整体提升了古籍善本的价位,引起了收藏界的关注。


  本次春拍上,唐纳德•曼尼的《扬子江风景》是一本限量1000本,编号发行的装帧考究的画册,图片印制于影写纸上,用手工粘贴成书。书中收入50帧图片,包括有手工上色的原版银盐照片12张,是摄影收藏的珍品。唐纳德·曼尼(Donald Mennie, 1899-1941)是一位极爱摄影的商人,1920-1941年旅居中国期间拍摄了大量风光、人文和民俗的照片,出版有近十本精美的画册,其中多次再版《北京美观》(The Pageant of Peking)和《扬子江风景》同为市场的标志性藏品。曼尼不注重特定内容,但喜好侧逆光拍摄,十分讲究光线、阴影、质感与层次,无论拍摄内容是晨雾、湖泊、江河、风光,还是桥梁、街市、胡同甚至灰尘漫天的篷车队,都具有明显独特的个人风格,有些还拥有国画般的情趣,是中国摄影史上十分重要的外国摄影家,他拍摄的原版照片具有很高的摄影艺术和收藏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073 约翰・汤姆森 上海港


  1870年代


  蛋白照片


  21×27cm 8×10in.


  此外,德国摄影家汉茨·冯·佩克哈默(Heinz von Perckhammer)1928年在德国凹版印制《百美图》,是中国第一本女性裸体摄影集,这些构图精美、色调柔和,充满了东方情调的照片,呈现了中国女性的优美,曾在欧洲引起了巨大反响。早期对中国建筑颇有研究的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 )所著的《中国建筑与景观》不仅对中国建筑,也为中国建筑摄影留下了宝贵资料。该书在收藏市场也有不俗的表现,成为中国的摄影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珍贵的藏品,是摄影收藏重要的工具书,特别是这次出现在拍场的是少见的英文版。


´,´

  四、遗失的民国影像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陆学者较少涉及民国摄影艺术史的研究和收藏。这次上拍有林泽苍(1903-1961)和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数位摄影家拍摄的原版老照片。林泽苍是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学会和黑白影社创始人,还创办有《中国摄影学会画报》、《电声》杂志,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摄影界的风云人物。他编写的《摄影须知》是民国期间和解放初期中国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摄影技术技法普及教材。1957年,林泽苍获罪入狱,1961年去世。拍品为1953年林泽苍亲手制作的《浙东纪游》相册,也是这位尚不为当下摄影界所了解的大家的原版老照片第一次现身中国影像拍卖市场。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的摄影家梁得所、张源恒、欧阳璞、司徒荣的名气在大陆目前也鲜为人知,两拍品《中国风景美》和《中国建筑美》原版照片册就出自他们之手,这些摄影家和照片的出现,为中国摄影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讯和实物。这两本摄影集分别由民国政府的高官汪精卫和林森题写书名,而《中国风景美》一书不仅由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题写书名,还有汪精卫的亲笔签名和印鉴。可见,民国高官与摄影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283 林泽仓 浙东纪游相册(19张)


  1953年代


  银盐纸基


  签名,印章


  最大尺寸:17×12.5cm Max:7×5in.


  最小尺寸:8.1×6cm Min:3×2in.


  两年来,张印泉的原版老照片在拍卖市场上以超过95%的成交率成为了影像收藏市场的标志拍品。这此次春拍,又有8张张印泉大师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的代表作现身华辰影像春拍。此外,还有一批保存良好、拍摄于民国其间的北京皇家园林和建筑的5×7和4×6的大尺寸原始底片,这些都是博物馆级的藏品。


´,´

  五、红色中国和“大合影长卷纪念照”


  十多年来,“红色经典”一直是中国收藏市场的热点,也一直是华辰拍卖的关注点。在2011华辰影像春拍“红色中国”专题中,不乏有徐肖冰、孟昭瑞、侯波等新中国第一代摄影家的代表作,还有首次露面的 “毛泽东主席与家人在香山”、“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委员合影”、“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主席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中共代表合影”等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004 徐肖冰 毛泽东主席与家人在香山


  1949年


  无酸纸 艺术微喷TM


  签名,附影易时代证书


  55×61cm 22×24 in.


  “大合影长卷纪念照”是中国摄影文化的一大特色,它不仅反映着政治和历史的风风雨雨,也映衬着社会和人物的荣辱兴衰。此次“红色中国”专题中,出现了许多反映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进程重要节点的摄影长卷,如“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中国共产党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大合影,还有印证新中国“结束领导终身制”的“198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代表合影”,以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1978)年、第六届代表的合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054 大北照相馆 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代表合影(长卷)


  1985年


  银盐纸基


  19.5×206cm 8×81in.


  在此次上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1953)、“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1960)、“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 ”(1979)、“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五次代表大会”(1988)的合影中,可以看到新中国主要文化艺术名人的兴衰。在2008年秋拍上,反映国民党在大陆垮台的“国民党最后的全家福”(1948)拍出了12万多的价格后,“大合影长卷纪念照”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和影像收藏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六、科学与摄影艺术


  摄影术的发明与繁荣得益于科技的发展进步,可以说影像是与科技关系最为紧密的艺术。因此,科技含量是衡量影像艺术品十分重要的一个指标。


  盖蒂博物馆在举办菲利斯·比托展的同时,还推出了反映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新中国摄影展》。策展人朱迪丝·凯勒认为,“从中国新一代年轻摄影家的眼睛可以了解到现代视角中的中国艺术与文化。”中国的影像艺术已经引起了国际收藏界的青睐,在世界摄影艺术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历史,科学和艺术是影像收藏的三大指标,也是华辰影像征集推荐拍品的考量标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