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春拍探访惊见稀世佛文化珍宝

  2011春拍迫近,全国各大拍卖公司征集工作已近尾声,随之而来的是波涛汹涌的宣传造势浪潮,各种“精品”、“巨作”、“名家”、“震撼”声此起彼伏,记者近日就在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亲眼所见了一批佛文化艺术珍宝,真切感受到了稀世之作的力量!


  首推其冲的是一对南北朝菩萨像幡挂,其扑面而来的早期风格气息证实,这是融合中、印、西域艺术风格为一体的极具艺术特色与时代特征的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创作,堪称极珍之宝。


  这两幅幡挂各宽30厘米,高160厘米,为早期麻布质地。其顶部分别有一三角形幡头,内有一神情庄严肃穆莲花座佛像。中间主体部分为极富女性特征的菩萨像,身体袒露,身躯丰腴圆满,绘制以线描为主。面容丰腴圆满,且面盘较宽。其中左边幡挂菩萨卷发披肩,右边幡挂菩萨仰目顺眉,月牙发冠。两幅幡挂呈现左右对称状,菩萨双腿交叉站姿,姿态优美,整体风格一致,富有立体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北朝菩萨像幡挂 两幅各宽30厘米 高160厘米


  据中拍国际工作人员介绍,此作品经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古书画鉴定泰斗吕长生,首博织绣鉴定、修复专家王亚蓉,中国敦煌学理事、著名石窟专家董玉祥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的鉴评后,均一致排除近现代作伪的可能。几十年从事考古纺织品文物现场发掘保护研究鉴定工作,曾参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保护研究工作的织绣品方面的专家王亚蓉在用放大镜、高倍密度镜等仔细观察后,认定“该织品为麻布地彩绘佛幡,它采用平纹路编织方法,每平方厘米经线14根,纬线8根”。吕长生老先生欣然提笔:“布质及墨彩年限断定为旧物古色”,并认为:“此画既吸收外来佛教绘画特点,又夹杂许多本土化想像,画法劲道,造型功底具有一定水平,细部十分生动,手足、面部表情均生动传神。”董玉祥教授也认为:“两幅作品存世量少,保存完整,品相较好,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高,罕见珍贵。”


  另一件作品是一幅早期纸质菩萨画像,据介绍也一并交予了吕长生、董玉祥两位专家评鉴,并获得了高度认可。此幅画像高91厘米,宽43厘米。画中菩萨立于莲花座上,双手合十,神情虔恭肃穆。手挽长巾奔放飘逸,头戴三珠宝冠,肉髻高耸可见,脑背双背光环,颈部有三道折线。腰下着裙,帛带于脐下挽结,衣褶都集中在下摆部位。整个造型严谨细致,气质端庄典雅,充分表现了菩萨聆听佛法时,对佛发自内心的崇拜和敬仰。吕长生先生对此画做了这样的评论:“双手合掌立莲台,高髻更世俗化,美化其静而加飘带,由此说明作者丰富的想像力。时代约为晋唐旧物,纸质粗,线描流畅。墨彩沉实吃纸,故可排除后人作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早期纸质菩萨画像 高91厘米,宽43厘米


  据闻,此幅画像的创作年代尚无明确定论,不过结合专家的意见和目前查阅到的史料,将年代下限定为唐五代时期已无争议,但此幅纸质画像中的菩萨头身比例相对失调,头大身短,面相偏男,绘画强调明暗对比,且整体风格相对于五代绘画显得粗放飘逸,而且所用纸张厚实,纤维粗糙,纸质明显偏早,类似汉代遗存的纸张特点。这些种种迹象又表明其创作年代可能早于五代,属于佛画艺术初创发展时期即南北朝时期的作品。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分裂、大融合的战乱时代。在汉族帝王与诸胡豪酋纷争扩张之际,提倡和平行善的印度佛教犹如异花传粉,自我国西域传入并迅速发展,根据佛教经典创作的佛画艺术也空前繁荣。这一时期,融合希腊艺术风格的印度佛教艺术与中国汉地艺术碰撞交融,使得我国的佛画创作笔无定法、自由奔放,风格各异。由于年代久远,除西域石窟壁画少有遗存外,此期各种作品遗传稀少,所以我们只能根据现存的石窟壁画资料及历史记载来探究当时的佛教绘画作品,但不能因为不识就全盘否认此幅画像的年代特征。由于此前南北朝纸本、绢本佛画作品尚未发现实物传世,无论此画是五代还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其历史文化价值均不可估量!


´,´

  还有两件佛经珍本,一为“西夏文金书紫金纸质佛经”,二为“五代《宝箧印陀罗尼经》”,均为稀罕之作。西夏文金书蓝笺纸质佛经,紫金(磁青)纸,纸质优良细腻,表面无杂质粗梗,由麻棉做纸浆制成。与表面光滑的宋纸不同,该品表面多粗糙,是典型的西夏造纸,每平方厘米约有七道横帘纹。册页装,共80页,每页单长36.5cm,单宽13.5cm,四周印有杂八宝纹,中部雕印有经变图一幅,佛庄严生动,左右两胁持护法,线条精工流畅。经变画左右各六行经文,每行六字,书法精美。此佛经保存完好,因年代久远色泽已有明显变化,是研究西夏佛教史、书法艺术和西夏语语法的珍贵资料。早在唐五代时期,便流行碧纸金书的写经方式,该西夏佛经也沿袭了中原制式。由于泥金字写经费用昂贵,藏品并不多见,据了解保存至今且完整的西夏文佛经只有五件,存世之稀足以显示此佛经之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夏文金书蓝笺纸质佛经 单长36.5cm 单宽13.5cm


  五代《宝箧印陀罗尼经》通长225cm,同宽11cm, 内宽7.5cm。卷轴装,页面设蓝色边框,字体书写端正,刻工精美。卷首有横长60-95厘米的扉画,扉画前有题记“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造此经八万四千卷,舍入西关砖塔,永充供养。乙亥八月日记”,该经卷与1924年雷峰塔塔砖内发现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形质完全相同,且传有雷峰塔塔砖改制的砖砚相伴,二者当为同一雕版印制。八万四千卷的印量在当时应属大规模的印刷活动。乙亥是宋太宗开宝八年(975年),论时代已入宋朝,其时吴越国并未纳土,遂仍应列为五代时期的印刷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代《宝箧印陀罗尼经》 长225cm 通宽11cm 内宽7.5cm


  除此之外,中拍国际此次春拍还呈现了一批精美唐卡。据中拍国际书画部经理曹骋介绍:“唐卡是西藏特有的艺术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其做工极为精细,一笔一画,都体现出画师们高超的技艺和对藏传佛教崇敬的态度。在绘画唐卡的过程中,佛像的大小有着严格比例限制,画师在作画时须异常严谨,稍一马虎,就是对佛祖的亵渎。收藏唐卡也是一种结交善缘的方式,由于方便携带和供奉,受到很多信徒的青睐。唐卡作为一种传统宗教艺术品,已经被很多收藏家欣赏、购买和收藏,此次我们推出的十件精品唐卡中有八件为清代作品,两件为明代作品,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较之现代唐卡作品又更胜一筹,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 二世达赖像 布面唐卡 画芯67×45cm


  目前,佛教艺术品拍卖走势不断上扬,佛教艺术品成为拍卖市场中独树一帜的亮点。就目前来看,佛教艺术品拍卖趋向精品化,这对中国拍卖行业未来的整体行情相当利好。值得一提的是:这样重量级的佛教艺术精品一齐呈现非常罕见,记者此番能够先暏为快实乃三生有幸!据悉,此批珍宝将于6月3日开始在北京亮马河大厦进行预展,广大民众届时可前往参观,一饱眼福。6月5日至6日,它们将通过拥有成功佛教艺术品拍卖经验、能够结合自身的特色及创新的经营理念的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办的“2011春拍书画专场”面向市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