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居欣如散文随笔集《心语》及书画有感
陈云发
韩愈的《师说》讲到老师对学生有“传道、授业、解惑”三大贡献,其实老师还有第四种贡献,即终身楷模意义。作为学生,最会欣喜、感受鞭策和坐不住的,是看到奋进的老师不断有新的成就问世。
读居欣如的书、画、文,我就有这种“老师永远在前”的感觉。
居欣如是我读大学时的 “新闻学概论”任课老师,又曾是复旦新闻系六二级同学的班主任,在我的印象里,欣如老师从事新闻学理论教学多年,在政治上亦很强。没想到的是,近年她从《解放日报》副总编岗位退下后,依旧笔耕不辍,发表了许多新作,先后出版了《晚霞集》(语丝出版社)和《心语》(上海三联书店)两本文集;她还攻书法,挥画笔,投入书画创作,部分作品收入了她的书画集《学艺录》。
《心语》共包括五个专辑129篇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一般而言,耳顺之年者说话、作文都会归于世故平和,可是读《心语》,我却分明感受到她的生命激情,一种火热情怀的直率。这种激情,不仅体现在“世象杂谈”中那些批评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的杂文中,而且也体现在“说文道艺”“人物风采”“绚丽晚霞”“天南地北”散文随笔和评论中。她曾作国画《秋韵》,图中一盆秋菊开得正旺,盆下是5只正在“交谈”而富有生趣的鸡雏,我觉得这画是她的写照:虽然已到人生的秋天年华,却显出菊花般金黄的亮色和青春的活力。这种激情,在她杂文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例如我们读到《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谁来监督一把手》《“潜规则”之忧》《“摇钱树”和“保护伞”》《警惕 “数字陷阱”》《治一治庸官滑吏》《老子当权儿捞钱》等,不仅问题的提出比较早,更会感到她鞭笞现实、揭露腐败而切中要害的激情。这些激情文章绝非“愤青”式的火气,而是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气概。令我意外的是,她的许多人物散文也都被赋予真挚的激情,其中写师长的《一树独先天下春》,回忆了我国著名新闻学理论家和教育家、原复旦大学新闻系王中教授革命的一生,以极大的热情赞扬王中 “万花敢向雪中出”的高尚品格;而她写夏其言,却以平静的笔调,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老报人在解放前地下党“文委”期间和解放后坎坷而百折不挠的人生精彩;最让人被深深打动的,则是书中那篇《我的母亲》,作者以无限敬重和无尽思念,记叙了慈母沈梅珍在艰难岁月如何以坚忍不拔之志、含辛茹苦养育子女,更追悔着未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恨。
欣如老师散文的特点是精致,这种精致,并非为文而雕琢添加,而来源于她坦荡的胸怀和说真话的勇气,她说,“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告别写作,也颇为踌躇,颇难做到”(《心语[自序]》)。确实,退休后的她,脑海中始终闪烁着年轻时接受的理想之光,她认为,没有阳光和理想的生命会黯然失色,因此她就把写作当作一种感受、一种铁肩道义的责任、一种创造的享受、一种对良知的呼唤、一种弥久的精神支柱;她认为只有通过笔端的流泻去唱响社会正气之歌,这样活着才有意义、才是人生的壮丽。正是她这种精致的思想境界,激励着她谈世象、议文艺、讲人生、颂晚霞。可贵的是,欣如老师对自己认定正确的或应该坚持的东西,从不迁就或回避,始终执着地讲真话,她的《大师,而今安在?》《刚直与圆通》和《照镜杂说》等文章都直抒胸臆,《快乐的中学时代》更是讲到她当学生时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课程,让人有一种久违了的率真,引发人们对年华的追思。而教新闻学理论“起家”的欣如老师,对小说、戏剧、电影等也都懂行,其评论自有独特见解,例如她在《更上一层楼》中谈到通俗文学如何具有时代特色和怎样表现当今社会现实的理论问题,并对通俗文学创作开拓深化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她的《文化“注水”现象析》《对 “大片现象”的几点忧思》《时代需要精神的指引》等文章,针砭文化界问题切中要害;她还写出了《艺术奇葩,国之瑰宝》这样的剧评,对昆曲经典《墙头马上》的表演进行赏析评点,这来自于她对古典戏曲知识的功底。她收在集子里的许多游记,不仅有思想火花,而且讲究文采、描述如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充溢着一种独有的精致。
欣如老师的晚霞人生,是书、画、文三种才艺写就的篇章,这是一种极佳的精神境界。其画以花卉和山水见长,既有粗犷的笔触,也具大气的写意。她的书法能篆能隶能楷能行,颇见临帖功夫,其行楷小书更显用心;她画的花卉简约,不拘一格;山水则疏密有致,细微处一丝不苟。其中有些描绘名人诗意的山水花鸟,格调高雅,如表现白居易诗“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一幅高山流水画、表现毛泽东“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意境的山村小景图及 《映日荷花别样红》《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情画,都充满韵味。我最赞赏她的《红梅》,画中一枝粗壮的树干,弯弯曲曲地伸向左方,而末梢又倔强地向上挺起,树干众多枝头上密匝匝绽放的红梅,似火焰般娇艳,整个画面仅用墨色和红色构成,格调清新简洁、热情奔放,再配以陆游诗曰:“雪里溪头已占春,小园又试晚妆新;放翁老去风情在,恼得梅花醉似人。”这诗,这画,分明就是写她的人生呵!这给人一种启示:只要有所作为,晚妆的红梅,不一样也“醉人”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