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铜重器太师虘簋
自古青铜器收藏是艺术品中第一位的藏品,但因种种原因几十年来被人们所遗忘。近日应嘉德拍卖公司邀请鉴赏西周青铜重器“太师虘簋”,这是我与此批文物又一次结缘。记得2005年曾应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之邀在北京文博大厦鉴定9件善夫梁其文物,其中就有一件太师虘簋。这几件东西是上世纪8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曾展览过的14件未见记载的善夫梁其和善夫吉父青铜器中的几件,文革落实政策后已退回原藏家。2005年国家文物局利用文物抢救经费购买了这批青铜器,现由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
“太师虘簋”出土于1940年3月陕西扶风县任家村窖藏,属于闻名于世的西周善夫梁其和善夫吉父青铜器群,当时出土的约有百余件,目前46件已经有了下落,其中27件入藏国内博物馆,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西安博物院等均征集到数件。此外,已知海外收藏共5件,分别由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和澳大利亚观宝氏收藏。
太师虘簋:簋盖内和器底铸对铭7行70字:正月既望甲午,王在周师量宫。旦,王格大室,即位。王呼师晨召太师虘入门,立中廷。王呼宰曶赐太师虘虎裘。虘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丕显休,用作宝簋。虘其万年永宝用。唯十又二年。铭文大意:周王十二年正月,在日月相望的甲午日,王在周地的师量宫。天亮时,王到达宗庙的大厅,坐定位子。王呼师晨召唤太师虘入门,太师虘站立在庭院中部。王呼宰夫(王宫总管,也负责出入王令)曶的赏赐太师虘一件虎皮袍子。太师虘拜,叩头。太师虘当场宣扬了天子的大德与英明,为答谢和宣扬天子重大显赫的赏赐,做了这件宝簋。
这篇铭文记时完整,有年、月、月相、干支日。在万余件有铭文的殷周青铜器中,像此簋般完整记时的不过70余件,它是研究西周历法和年代的珍贵资料。
簋常用于宴享和祭祀,其数量受身份的严格限制,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该器物的拥有者,官居太师,属于卿大夫,因此完整的太师簋应有4件。西周太师虘簋共有同样四件,有三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太师虘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鉴赏和考古两个方面。从工艺鉴赏的角度来看,太师簋造型矮而厚重,鼓腹,圈足,颈两侧有风格独特的兽头鋬,这个“耳朵”的造型在上万青铜器当中是唯一的。盖顶捉手作喇叭形。盖面与器腹均饰竖直纹,颈部及圈足上各饰粗弦纹一道,非常别致。但是,太师虘簋的价值绝不只体现在它的工艺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的考古价值上。
西周是我国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不幸的是它也是一个王年失落的朝代。《史记》记载了西周十二王十一代,可惜的是,司马迁也搞不清这些周王各在位多少年,以至于我们至今没法为西周的一些历史准确定位断代,模糊不清的西周历史成了国人爱国情愫中的一块无法治愈的心病。断代依靠的是纸上材料、地下文物和天上星象。其中,以地下文物考古最为准确,因此,地下文物,尤其是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考古价值极高。
西周记时,和现在不同。现在用公元某某年某月某某日或农历某某年某月某某日,周时用“王某年,某月,某种月相,某某干支”。只用王,不知何王;用几月,还用月相,月相主要包括“初吉、方生霸、既生霸、既望、方死霸、既死霸”,但直到现在也无人搞清月相的准确定义;不用数字计日,用干支纪日。
西周历法,多数学者认为建正为子,也就是以现在的十一月为正月,但如何置闰无人可知,只知道闰在年终,称为十三月,青铜器中还有十四月。正因为这样,历日四要素(年、月、月相、日干支)俱全的青铜器,可以为我们提供西周历法和历史的种种蛛丝马迹。通过这些蛛丝马迹的联系,我们也许就可以破解西周王年。太师虘簋正是这样一个历日四要素俱全的西周青铜器。这样的青铜器在万余件有铭文的殷周青铜器中,也不过70余件,这也正是太师虘簋价值主要原因,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
就世界范围来说,青铜器是所有古代艺术中比较重要的一类,而在中国这一点尤其突出。中国青铜器具有时代早、使用者地位高、精品多、艺术与科学价值高等特点,所以世界各大博物馆均收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收藏青铜器要全面的衡量一件器物方方面面,综合各方要素总体考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年代:中国青铜器流行时间很长,就青铜容器来说,在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期已经出现,经过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汉代。但最受收藏家们所钟爱的是商代末期周代初中期所铸造的,此时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形制瑰异、花纹繁缛、富丽堂皇处于顶峰阶段。
二、铭文:中国青铜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铸刻有文字,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金文。这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青铜器的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青铜器铸刻铭文是从商代中期开始的,起初只是一两个字的“族徽”,商代晚期铭文开始增多。西周时期是铭文大发展时期,长篇巨制不少,如毛公鼎铭达497字,是铭文最长的青铜器。商周时代距今已很遥远,由于历史的变迁,当时遗留下来的文献极少,只有《尚书》、《诗经》和《春秋》三传等书。就是这仅有的一些书籍,经过历代传抄,也已不是原来的面貌,因此要想根据这些资料对上古历史有比较真切的认识是很困难的。而青铜器铭文,特别是篇幅比较长的铭文,是当时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没有经过后世的修改,保留了当时的真实的面貌,因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正如郭沫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序中所言:“说者每谓足抵《尚书》一篇,然其史料价值殆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文字对于历史研究十分重要,一篇长篇铭文不亚于一篇尚书,可见其珍贵程度。
三、礼器为最:青铜器使用分为礼器、实用器和冥器三类。青铜礼器是中国青铜器主要代表,在世界青铜器家族中担任绝无仅有的角色,青铜礼器又是他们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据文献记载,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必须恪守法度,而不能逾越。生前如此,死后埋葬也是如此。所以说青铜礼器被制度化、神秘化、权力化,它就不是一般的实用器了。青铜器是物质的,但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产品,这是中国青铜器的奇妙之处。
四、中国青铜器在铸造工艺方面有自己的特殊传统。合范法在商代与西周春秋时期大量使用。合范法的特点是一般一范只做一件,青铜礼器中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器物,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五、中国古代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艺术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构思巧妙的形态、富丽精致的纹饰、风格多样的铭文书体。这都增加了中国青铜艺术观赏价值。
以太师虘簋为例,其年代为西周中晚期,而且是卿大夫所用礼器,其造型可以体现出铸造者的一片匠心,弦纹线条的装饰设计恰恰与器形的宽侈相适应,因而给人以流畅、舒展的美感。铸于内底及盖内的对铭,章法齐整,结构均衡,字形依笔划繁简略有错落,更显得活泼。笔划圆润,起笔收笔皆藏锋,给人遒劲秀美的艺术享受。
古往今来,对于青铜器的认知度都极高,仅明清两代的皇室收藏青铜器就达一万多件。容庚所著的《商周彝器通考》第八章名为“价值”,摘录了宋代以来有关青铜器的价格,反映了人们对于青铜器价值的高度认可,但严格地说来,这也只是一时的价格,对于国之重器的青铜礼器,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