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金石家王新龄:齐国古瓦上寻篆刻新天地(图)
77岁的胡同老人,依托齐国深厚的古都文化,从身边的古瓦上找到了篆刻的新天地,他就是被誉为“胡同里走出来的金石名家”的王新龄。
早就听说临淄出了一位从胡同里走出来的金石名家,在古瓦当印制作方面有着独特造诣,其作品屡获国家、省、市级大奖。前不久,记者在熟人的带领下,穿过弯弯曲曲的胡同,几经周折终于在齐国古都临淄区梧台镇柴家村北侧的农家小院里见到了王新龄老人。
王新龄老人深居简出,精神矍铄。在他家的四壁上,挂满了其亲手制作的古瓦当印章。王新龄告诉记者,古瓦当印的创作贵在章法,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妙处可言。老人指着墙上的《沁园春·雪》篆刻解释说,这件作品共用砖印24枚,要求枚枚有新意,整体要阴阳交错、疏密横陈,才能真正诠释这一伟大词作的气概。
古人云:六十老翁无所取。57岁从三尺讲台上退休的王新龄老人,却在退休后找到了自己艺术上的新天地。一个偶然的机会,老人从电视上看到国内有人在秦砖汉瓦上做篆刻,而自己身处齐国古都,身边的齐国砖瓦随处可取,同时自己有较好的书法功底。“古瓦当印让我觉得与自然贴得更近些,它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循着它我可以触摸到中国经典文化的源头,将一些即将消失、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古老而又有价值的东西重新找寻回来。”他说到做到,自此多少个不眠之夜,他痴迷其中,读书看报,认真记录,利用家乡的青砖不断试验,具体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为求得砖刻印纸,为求得理想效果,他曾经做过上千次试验,最终攻克难关。他成功了,那一刻激动的泪水从他的眼中涌了出来……
王新龄治印信奉“重古法、觅新意、窥性灵、通自然”的理念,以线条的柔和、刚健、朱白对比效果及各字之间的协调关系,产生疏密有致、虚实相间的整体效果,形成自家独特的秀丽典雅、清润苍劲、神骨俱得的艺术风格。时至今日,由他本人创作的中国印已有两千余方,当地有关部门开始着手将王新龄老先生的古瓦当印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促成其为民间的一枝奇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