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窟顶北魏寺庙遗址


 

    为配合云冈石窟顶部的防渗水文物保护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牵头,云冈研究院和大同市考古研究所配合,于2010年5—10月联合发掘了石窟顶部一区的北魏寺庙遗址。遗址位于窟顶防渗水工程一区南部,定为1区5号地点。

    这是一个寺庙遗址,地层分四层,现代层、明清层、辽金层和北魏文化层。明清层有一些灰坑,辽金层有灰坑、小路遗迹和建筑遗迹,北魏层残存一组较完整的寺庙遗迹,具体有北廊房、东廊房、西廊房、南廊房、塔基和砖瓦窑遗迹。

    其中北廊房遗迹长61.5厘米,方向南偏西,由15间房组成,其中辽金的两间,北魏的13间。北魏房有套间,也有单间。最大套间东西为7.4米,南北为3.4米。正房前面为柱础和散水,现存柱础12个,柱础与柱础之间距离不等,与开间长度不等相关。由遗迹观察,这排房应为前廊后室的廊房式建筑。

    西廊房位于中部F6和F7南部,南北长13.5米,东西为5.9米,有房两间,前面发现柱础,布局与北廊房的相同,推析原来也为前廊后室。

    东廊房位于北廊房东端南部,长约18米,宽约4.4米,被一条现代沟打破,有三间房。

    在这组建筑的西南部分,南邻砖瓦窑,还有房基遗迹,仅能看出大致轮廓,暂定名南廊房。

    塔基位于东西廊房中间靠南的位置,残留一方形台基,边长南北约14.米,东西长14.3米,现存高约0.35—0.7米。台基四周是1.5米厚的夯土,夯土外包有片石,南面正中有一斜坡踏道,宽约2.1米,长约5米。台基表面已经严重破坏,据周边环境、布局和本身形状和结构分析,这个方形台基,可能是一座塔基。

    砖瓦窑遗迹位于这组建筑群遗迹的西南角,共有两个,编号Y501和Y502,窑内尚有烧扭曲的瓦当和板瓦,窑口前面是北魏工作面,土中夹杂有不少木炭碎屑。

    在北廊房建筑遗迹中部,有两间辽金建筑遗迹。叠压于北魏北房遗迹之上,编号F1和F2。

    这次出土的遗物主要是北魏建筑材料,残瓦最多,据初步统计, 板瓦块大约为180000块,筒瓦块约为30000块,还有“传祚无穷”文字瓦当和不少带釉板瓦,也有少量北魏器物陶片,有一片北魏陶器上还有“四窟”戳印。另外发现一些石质佛像和供养人残片。

    目前对遗址性质的认识基本清楚,这是一个北魏寺庙遗址,是北魏云冈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现,有助于了解北魏云冈寺院的结构、布局和范围,并引起我们对云冈山顶寺庙遗址的重视。

    现在发掘已经结束,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论证会已经开过,专家一致认为这个遗址非常重要,是早期以塔为中心的塔院式建筑,一定要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这个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增添新的内容。(执笔:张庆捷、江伟伟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云冈石窟研究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
 
 

 ■ 返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