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专家将揭假翡翠猫腻

  本报南宁讯 (记者潘恒) 花6万元却买了件造价不足百元的假翡翠……类似的事在收藏人士当中发生并不少,翡翠收藏又该注意什么?4月17日,记者从第三届唐人文化旅游节组委会获悉,5月1日下午3时,作为文化旅游节中的活动之一,“翡翠精品的收藏与鉴赏技巧”文化讲座将开讲,知名收藏家杨丹将为南宁市民揭开各种假翡翠中的猫腻。

  作为唐人文化旅游节文化节的重点主题活动,收藏技巧讲座已经开展了3届,过去主讲的涉及奇石、红木、书画等,本届则侧重翡翠和陶瓷。主讲人是被誉为“南宁马未都”的知名收藏家杨丹。全世界的淘宝经历,让杨丹对青花瓷、古董手表、翡翠等有独到研究,对艺术品的价位走向也非常了解。

  “花大价钱买到的翡翠却不是A货(指未经任何后期人工处理的天然翡翠),除了缺乏鉴别艺术品的知识外,也与市民一味想赚钱发财的心态有关。”杨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针对目前翡翠市场比较混乱的现状,活动当天他将重点从种类、色彩、水头等多方面,与市民分享如何辨别翡翠的A货、B货、B+C货,以及他在收藏上的心得。

  杨丹说,如今很多初学收藏的市民,对翡翠的辨识还存在误区,加上商家运用一些销售技巧,往往买到物品与价值不等。“商场买翡翠,为什么柜台都用黄灯,而不用白灯呢?这其中都是有奥妙的,届时我会一一给大家讲解。”

  此外,第三届唐人文化旅游节还将举办多场文化讲座,如4月30日下午3时还将举行“陶瓷精品的收藏与鉴赏技巧”等,市民可直接登录文化旅游节官方网站早报网娱乐频道(ent.ngzb.com.cn),通过活动专题查看所有活动举办时间。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