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币价格行情分析

  【博宝艺术网讯】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当时已消除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物价稳定。

  第二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博宝在线拍卖网一年内共上拍第二套人民币133枚。

  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

  当时已消除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物价稳定。

  第二套人民币简介

  第二套人民币

  国家财政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连续几年收大于支,国家商品库存、黄金储备也连年增加,货币制度相应巩固和健全,一个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已建立起来。

  但是,由于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大(最大为5万元),而且单位价值较低,在流通和计算时,以万元为单位,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方便。另外,由于受当时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币的纸张质量较差,券别种类繁多(62种),文字说明单一,票面破损较严重。

  行情分析:

  根据博宝在线拍卖网2009年--2010年第二套人民币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第二套人民币一共有133枚拍品上拍,总浏览74740次,参与总人次达到38人,出价次数202次,其中价格最高的是第二套人民币壹圆,藏家最为关注的第二套人民币如下:第二套人民币(壹分、贰分、伍分纸币)、第二套人民币贰角、第二套人民币贰角。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第二套人民币天安门壹圆】定价100元人民币起拍,加价幅度20元,在经过10次出价后,最后以280元的价格成交!

  以下是博宝在线拍卖网部分成交记录:

拍品名称

尺寸

成交价

起拍价

第二套人民币壹圆

0

600

150

第二套人民币欢呼人群伍圆

164*74mm

500

220

第二套人民币天安门壹圆

长:150mm,宽:67mm

340

260

第二套人民币宝塔山贰圆

156*70mm

340

300

第二套人民币贰圆

长:155mm,宽:70mm

340

320

第二套人民币壹圆

长:150mm 宽:67mm

330

330

第二套人民币壹圆

长:150mm 宽:67mm

330

330

第二套人民币贰圆

长:155mm,宽:70mm

320

210

第二套人民币贰圆

长:155mm,宽:70mm

320

300

第二套人民币贰圆

长:155mm,宽:70mm

320

300

第二套人民币宝塔山贰圆

150*70mm

320

300

第二套人民币贰圆

长:155mm,宽:70mm

310

310

第二套人民币贰圆

长:155mm,宽:70mm

310

270

第二套人民币贰圆

长:155mm,宽:70mm

300

300

第二套人民币贰角

120*56mm

300

300

第二套人民币贰角

120×56mm

300

300

第二套人民币宝塔山贰圆

154*70mm

300

300

第二套人民币宝塔山贰圆

156*70mm

300

300

第二套人民币宝塔山贰圆

156*70mm

300

300

第二套人民币天安门壹圆

149*67mm

300

260

  博宝点评:

  第二套人民币纸币是目前收藏的热点,具有较好的防伪的功能,容易识别,而且印制得很精美,适合大众的收藏与投资。自从2005年开始第二套人民币纸币出现较大的涨幅,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二套人民币纸币流通的时间短,存世量很少,但市场需求旺盛,大幅度上涨是必然的结果。而第二套人民币纸币多数是通过个人收藏或礼品册成套的方式消耗,沉淀在个人的手中,很少会回流到市场上,而针对第二套人民币纸币投资及炒作成分极少,即使有大量的投资资金进入,也难达到炒作的目的,因为市场上的货源很少,根本没有货源提供炒作,并且有钱不一定能买到想买的,除开分币与5角券仍有成封(即连号100张)的货源外,其它的票券大多是旧票,全新品相极少,特别是53年版元券全新品相更是少之又少,很难买得到,市价更是不断的上涨,未来的上涨空间仍然极大;第二套人民币纸币不像邮票有大量的品种,数量提供炒作。 无号纸分币有:1分,2分,5分;无号纸分币在80年代发行,有人将无号纸分币归纳到第三套人民币,但按人民银行的公布,无号纸分币是属于第二套人民币的范围。无号纸分币由于存世量大,目前市价低的不到2分一张,但早期发行,罗马序号为两个II,两个IIII,两个IIIIII的价钱则较高一点,特别是面值5分的,由于专门收藏无号分币的人不算多,市场价格也不统一,从投资角度来说,风险较高。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