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藏家私家珍藏的翡翠玉石(图)

  宁可放过,不要杀错

  主要收藏方向:明清玉器等

  骆先生

  中山资深玉石藏家

  骆先生的父亲是中山有名的中医,也是有名的书法家、武术家,受父亲影响,差不多十年前,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骆先生开始收藏古玉,他走过了从入门到逐渐成熟的一个过程。

  谈起明清玉器的特点,骆先生滔滔不绝,“虽然统称明清玉器,但明朝玉器和清朝玉器的特点有着明显不同。明朝的玉器发展有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就是彻底让玉走出神坛,进入老百姓的家中,成为平常老百姓都会玩的东西,而在此之前,玉器一直都是皇室和贵族才能把玩的东西。从工艺上说,明朝玉器承传了元代的镂空工艺,但是风格上相对粗犷;还有明朝的镶嵌工艺也达到一个高峰,所以明朝出现了大量的玉镶金、玉镶银这样的艺术品。而清朝的玉器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就是‘极尽工巧,绝代风华’。这时玉器上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中国传统绘画。”

  骆先生认为收藏是一件严谨的事情,只要有一个疑点解决不了,都要毙掉,他说:“二十年前,可以宁可杀错,不要放过,因为那时候真东西多;而现在赝品远远超过了真品,所以宁可放过,不要杀错。”他提醒想搞收藏的人,千万不要有捡漏的心态,因为这是万中无一的,如果了解不深,盲目投入,里面的风险比炒股大多了。

  对那些对玉了解不深、又有兴趣搞收藏的人,骆先生建议尽可能地从明清入手,“因为明清玉器大多是传世的,上面有生活的痕迹、使用的痕迹和流传的痕迹,相对在地下埋了数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玉器而言,鉴别要相对容易。据他介绍,目前,收藏明清玉器的人已经非常的多,但是和其他的艺术品比较,玉器现在还处在价值洼地,明清玉器收藏到了一个价值爆发前蓄势待发的阶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