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所不了解的“考古法则”

依据老地名找遗址

一些代代相传下来的地名很特别,它的背后往往有段神奇的故事,而其本身也是很好的考古线索。如果你能抓住,破解了,往往会获得新发现,甚至是发现古遗址。比如王八盖子山、龟背山、罗锅山、团山子、城山子、平顶山,这些地名对应的是一个个遗址,如王八盖子遗址、罗锅地遗址等。

很多历史遗址与历史上记载的事件有关联,因此在考古调查前,一般都要先做足功课,多翻看史料、地方志等,会有很大的帮助。

特殊地貌定要多留意

经验丰富的考古队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到一处新的地点普查,总是先爬上这一带地势较高处,四处望,特别注意观察山上哪处开阔,哪处平坦,哪有石墙或孤零零的树木等,另外,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方也要多留意,在这些地方都可能会有新发现。

先民安家有一定之规

根据考古经验,一般说来,古代人类居住址大多选在位于沿河、向阳的地方。在山区,古老的先民聚落址则常常建在山顶和二级台地上较为平坦宽阔的地方。

离河流近,便于取水、用水;向阳地段温暖;平坦宽阔之处可以居住更多的人,适合较大的部落聚居;择高而居,则既可防水害,又便于构筑城墙,可以凭险防御野兽和敌人来袭。

我省有些地区文物遗迹分布比较密集,且有规律可循。如年代久远的人类居住址多在地势较高、险要的山上,而后随着生存适应能力的提高,先民就逐渐走下高山,迁到较为平坦或临河的地方安家,甚至有先民移至海边生活。

在“三普”野外调查中,朝阳市普查队员发现,虽然多数古文化遗存分布在二级台地和阳坡台地上,但在“背阴”的台地和坡地上也有古人活动的遗迹。由此可见,以上的那些“规律”也是相对的,不可机械照搬。

征集线索要把握窍门

在文物普查中,普查队员们每到一地,往往最先做的工作就是向当地的老乡了解情况,收集有关文物的线索,这是工作流程中很重要的一环。

2009年11月7日,抚顺市“三普”工作队在普查路上遇到了年逾八旬的王文新老大爷,王大爷正在地里收玉米秸秆。开始时,他对这些寻找文物线索的陌生人很警惕,问什么都不回答。后来大家耐心地向他说明自己的身份,又宣传了文物普查的重大意义,这才打消了王大爷的顾虑,给普查队提供了一条很有价值的线索。

在他的指点下,普查队在抚顺县救兵乡小东村东连刀屯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青铜时代石棚墓群——东连刀墓群。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