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木雕艺人3年没招到学徒

  只有三平方米大的不规则的铺面内,各式手刻座几、花几、微型木雕像栩栩如生……在荔湾区的文昌北路里,有间小小的木雕工艺品店隐藏在其中。

  这些让人爱不释手的工艺品,全出自于61岁老艺人钟叔的手中。做这行已经有50多年的他表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行,已经三年没招学徒的他希望可以遇上有心学习的后生仔,传授他们木雕工艺把这个传统手艺发扬下去。

  手工雕艺海外游客青睐

  一张木工台,摆上矬子、马牙、砂纸等种种工具,打开台灯,开工!每天下午四点半,一开档,钟叔就在这张木工台上,忙乎个不停。61岁的钟叔不需要戴老花眼镜,就直接拿起砂纸开始磨几子脚。几子脚如小鼓槌般大小,要把这个粗糙的几子脚磨至如石头般光滑,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刨木、雕花、出榫……一连串的工序全由钟叔“一脚踢”完成,档口没有帮工,就他自己一人。

  “学边行做边行,我是在文昌北街上出生的,所以后来就跑回这条街上开档。”钟叔,名叫钟庆培,广州荔湾人,曾在工艺厂当过学徒、师傅,1996年开始在文昌街摆起了档口做木雕。钟叔做的是木雕“小件”,专门用于放盆景、玉石、工艺品等的底座,工艺要求很细腻。

  “福禄寿”、云龙、莲花……座几、花几上的精湛雕工和巧妙的雕纹设计,吸引了许多回头客,不止广东地区,连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古董爱好者,也特地来到广州找钟叔下单,甚至还有美国的客人拿了自己的设计图来找钟叔。

  “后生仔不爱这行”

  “以前在工艺厂干活的时候,周恩来总理还接见过工艺厂的师傅们,并给他们颁发奖章。”钟叔感慨,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手工艺越来越不被政府重视。手工木雕,慢工出细活,耗时长,辛苦又赚不到钱,很多跟钟叔同一批出来的同事大多转行了。“在广州,像我这样‘一脚踢’的工艺师傅是寥寥无几。”钟叔一脸自豪。

  制作一件25公分长的木几,要10天时间。钟叔透露,从事这项手工活每月除了交房租也就只赚个两三千,有时候一个月都开不了市,有时候订单突然增多,很不稳定。

  前几年,钟叔还招过不少学徒,从一开始的10多个到后面越来越少,如今自己一人又做老板又做工仔。“现在没有多少个年轻人可以静下心,花心机,干这样的手工活。”许多学徒做了一年半载就走人,对此很失望的钟叔已经三年没招学徒了,档口也从之前的10多平方米换成了现在的3平方米小档口。钟叔称,希望能遇上有心学习的学徒,把自己一手木雕工艺传授给后生仔。

  采写:南都记者 钟丽婷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