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刘泳之人物画解读(图)

清代 刘彦冲 送子观音图(上海博物馆藏,纸本,设色,纵69厘米,横29.3厘米)-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清代 刘彦冲 送子观音图(上海博物馆藏,纸本,设色,纵69厘米,横29.3厘米)

  文/朱万章

  画史上有不少画家,在当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后来因为画迹的罕传、人们审美倾向的转移或者其它诸多原因而逐渐被人所淡忘,使他们远远偏离于美术史的视野中,四川的刘泳之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刘泳之字彦冲,因其乃四川梁山人,故别署梁壑、梁壑子,长期寓居吴门。因其艺术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苏州、上海一带,所以虽然身为四川人,但并不为蜀人所熟知,在近年出版的诸如《四川近现代书画家》、《四川书画名家》等通识性读物和工具书中也难以见到他的名字。从文献资料和有关画迹题跋可知,刘泳之曾经是名噪一时的著名画家。据说他所临仿的王翚之画,在当时与王翚真画同价。清人如何绍基、吴昌硕、郑文焯,近人如吴湖帆、徐邦达等都对他极为推崇。何绍基曾以“苍苍浪浪现奇慨,妙意本在丹青外”句题其《仿古山水图册》(上海博物馆藏),对其山水意境给予很高评价;吴昌硕为其《怡云图卷》题写篆书引首并在拖尾题写长跋,称其“白云丽天,松影在地,似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对其山水画的格调大加褒扬;郑文焯则谓其画“骨气奇高,尤得元人神妙”,对其绘画技巧褒赞有加。据此足见刘泳之在当时主流艺术圈中是得到充分肯定的。吴湖帆在其日记中也多次提及与友朋鉴藏刘氏画作详情,并富藏刘氏画作;徐邦达则曾撰写专文考订其疑年,以弟子棱伽山民顾子长所撰《归实斋画计》考其生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卒在道光廿七年(1847年),被学术界允为公论。

  刘泳之工诗文书画,有《归实斋集》(一作《归实斋所存遗稿》)行世。刘氏生平不为人所知。他一生中,并未有任何功名,主要以绘事擅名。他曾从朱昂之(1764-1840年)习画。按,朱昂之字青立,号津里,江苏武进人,长居苏州,其画多为临古之作,受王翚、恽寿平影响较大。所以在刘泳之不少画作中,我们不时能看到朱氏的影子。不过就笔者所见刘氏画迹看,朱昂之对刘泳之的影响主要还是在山水画方面。

  刘泳之于山水、人物、花卉无不精工,可惜天不假年,年仅三十九而卒,因此画迹传世不多。笔者寓目其画者,大致有十余件左右,以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广东省博物馆所藏最多。近年在上海、北京、苏州、杭州的拍卖行有不少他的作品出现,其中也不乏精品。以笔者寓目计,刘氏画作以山水多且精,人物次之,花卉再次之。因山水较为多见,且为人熟知,故笔者在此仅对其人物画略加评析,以就教于方家。

  刘泳之人物画多为比较工整细致的一路,颇类费丹旭、改琦风貌。其人物画一如山水画,多从古人处得径,尤得力于宋元人较多,均为设色明丽的风格。目前所知公库所藏其人物画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李德裕见客图》、《松荫鸣琴图》、《听阮图》和《钟馗故事图》、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之《梧桐仕女图》、上海博物馆所藏之《送子观音图》、苏州灵岩山寺所藏《观音像》和苏州博物馆藏《仿陆治人物图》等。

  《梧桐仕女图》系刘泳之集山水与人物于一体之力作。该图乃刘氏为江无疑所作,刘氏题识外,尚有友人施春煦跋。刘氏自题曰:“微云敛天末,明月上东岭。夜深人未归,立尽梧桐影,梁壑”,钤白朱文相间印:“梁壑子”和白文印“刘泳之”。刘氏之画,多具古意,画中常缀以小诗,以达诗画交融之境。是图仕女倚树凭栏,若有所望。画境缠绵,诗亦婉约,用跳动的颜色与雅致之衬景将怀抱幽情的仕女刻划得生动形象,据此可见其驾驭画艺的高超能力。施春煦跋曰:“梁壑丈为江子无疑作图,意趣超绝,下笔圆润。虽有新罗蹊径,然意到处觉神情飞动,当夺过其华嵒也。戊申仲冬无疑属题五言云:孤月杳未来,惊鸿去何长?蹰蹰秋影中,不知风露凉。子和施春煦”,钤朱文印“子和”。是跋作于1848年,乃刘氏下世之次年。跋语称其画艺出于新罗而胜于新罗,单从是图看,当不为虚夸语。所题五言诗,则为是图深入诠释,以彰其意境。

  两幅观音像之人物构图大致接近,都是以送子观音为主题,只是衬景有所不同。上海博物馆所藏之作乃以翠竹为背景,苏州灵岩山寺所藏之作则在翠竹之外,更衬以山景。前者赋色较淡,观音怀抱婴孩,所画人物侧重以线条刻划人物服饰、神态;后者赋色艳丽,小童站于观音宝座前祈祷或领命,且观音头上一道光环,以示其普渡众生之法力。从技法上,该图较为工细,侧重以不同颜色刻划观音之神态。两图所绘之观音均慈眉善目,和民间所敬仰之救人于苦难中的形象一致。前者题识曰:“道光二十五年,太岁在乙巳仲冬之月,恭画大士法相第九十四广奉十方供养,上为先亲资福,惟愿慈悲,同申感格。忠州弟子刘泳之如南”;后者题识曰:“道光二十四年,太岁在甲辰仲冬之月,恭画大士法相第七十二广奉十方供养,惟独一诚感格,慈亲永康,咸增善缘,忠州弟子刘泳之”。据此可知,刘泳之曾画过多幅观音法相。此两帧均为母亲所画,道光二十四年所画之观音,母亲尚在,故画此以祝“慈亲永康”;翌年而物是人非,斯人已去,故画此以为“先亲资福”。《清画家诗史》记载说,刘泳之“力贫事母”,从两件观音相可以看出刘氏对于母亲的敬重与至孝。画中之观音,成为一种伟大母性的象征,成为一种人间福祉之化身。刘氏之别具怀抱,已在画中表露无遗。

  《仿陆治人物图》乃刘氏临仿明代吴门画派画家陆治(1496-1576)之作,虽然是临仿,但从画风看,已去陆治风格较远,倒是和刘泳之的其他画作如《梧桐仕女图》等风格一脉相承,明显地是经过再创造之后的作品。作者题识曰:“栩栩孰为蝶,悠然梦西园。我不识观化,亦取庄生言。甲辰长夏遇包山子此册皆为题句复临拟五纸,梁壑”,钤朱文印“梁壑子”。从题识和画景看,刘泳之更多地是要表达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熔铸了老庄的思想,反映出一种不与世争的出世态度。

  《松荫鸣琴图》据作者题识可知是拟明代唐寅和宋代马远、夏圭之法,也和前作一样,已无多少前人影子。其松树、山石的画风明显受吴门画派影响较大,而人物之造型与环境之晕染仍然是自家风貌。在技法上,作者在此画中特别明显地使用了一些类似于水彩画之类的淡设色,使其画洋溢着一种浓郁的现代气息。这种风格笔者在同时期广东画僧相润的山水画中也有发现。这显示出当时材料的革新和画风的演变所表现出的时代特色。以上所列诸作只是笔者寓目之部分刘氏人物画。见微知著,从寥寥的画迹中我们可以透视其人物画的大致风格。刘氏人物画与其同时的“海上画派”诸家(如任伯年、任熊、虚谷、任薰等)的人物画有着泾渭的分别,但与其他很多文人画家如居巢等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反映出在晚清世俗人物画之外,还存在着一种文人雅士、高山流水式的人物画风。这种人物画风即便在画家本人的艺术生涯中也没有占据其主流(如刘泳之是以山水画知名、居巢以花鸟画见称)地位,在整个晚清画史中就更不用说地位卓著了。但我们透过这些有限的画迹,看到了晚清画家在摹古之风笼罩下的创新精神,看到了他们在诗情与画意中交融并举的艺术技巧,更看到了在沉闷的绘画语境中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作者系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广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