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证券化与“金融创新”

  什么叫做艺术品“证券化”?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股票交易给了我们一个发人深省的答案。


  艺术品投资,谁不说好?可是,又有几人真正能懂得并玩得起艺术品投资呢?艺术品在拍卖市场动辄千万、亿万的升值前景,让人憧憬,但也让人不由得不油然而升起望尘莫及的感叹。天津文交所把整件艺术品拆解为股份进行交易,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参与艺术品投资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品投资“证券化”似乎不失为“化神奇为平凡”的一条捷径。


  天津文交所首批推出的两只艺术品股票,在上市交易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暴涨1700%,其升值之快不要说大有直追中国嘉德艺术品拍卖价的“金字塔”之势,更让人不由得想起昔年的荷兰郁金香交易。是啊,如果说在中国嘉德拍卖的艺术品价值几乎都可以称得上“化石”,那么,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股票交易则不啻“化平凡为神奇”.它的估值基准既不是艺术品本身的真伪和品质,也不是时间积淀的升值和对其评价偏好的投资者排他性的占有需要,而只是一种形似而非神似的交易手法。也就是说,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股票交易虽然表面上也像沪深股市一样将所交易的艺术品拆分成面值一元的股票进行交易,但是,它并不像股价那样反映的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收益及其成长预期所带来的权益增加,而只是在交易规则不完善且缺乏有效监管的市场条件下的一种过度的炒作。而在一个失控的市场里,不要说艺术品,烂狗屎也可以炒成郁金香。


  现在动不动就称“金融创新”,天津文交所的艺术品股票交易打的也是“金融创新”的旗号。然而,“金融创新”真的就是可圈可点的所谓“金融创新”吗?这是一个大大的疑问。


  不久前发生在美国的一场由过度“金融创新”所引发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巨额利润的刺激和宽松的监管,是引发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强烈欲望的最主要的条件,也是事实上的主要金融创新来源。既然经过投行的打扮,任何如两房之类本应被弃若敝履的垃圾资产,都可以被打包、重组、过手,成为被一炒再炒的股票或衍生品,那么,这个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所谓“金融创新”,与其说是人类社会进步所必不可少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还不如说是一种花样翻新的新骗术,或者说得好听一点的艺术。


  可是,谁能知道,在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金融创新”一艺术之下,最终给人们所带来的会不会是像美国的金融危机那样的“化神奇为腐朽”呢?!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