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青铜器

 
    19世纪末叶开始,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大量出土以装饰动物纹、具有浓郁游牧文化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其中以鄂尔多斯地区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具特征,因此将这些青铜器称之为“鄂尔多斯青铜器”。
 
 
    鄂尔多斯青铜器是相当于春秋至西汉时期(约公元前8世纪至前2世纪)中国北方草原民族的代表性器物之一,是以狄和匈奴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畜牧民族的物质遗存,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延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由于其与欧亚草原民族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鄂尔多斯青铜器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课题。鄂尔多斯青铜器多为实用器,按用途可以分为兵器和工具、装饰品、生活用具及车马器四类,以短剑、铜刀、鹤嘴斧、棍棒头、各类动物纹饰牌、饰件、扣饰等为主,其中又以大量动物纹饰特征最具特征。动物纹的种类主要有虎、豹、马、羊、牛、骆驼、刺猬、野猪、狐狸、飞禽等,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装饰手法,内容丰富,造型生动,工艺娴熟,图案构思复杂巧妙,艺术风格独特,造型极其优美。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珍贵的鄂尔多斯青铜器流散海外,而其以动物纹饰为主的优美造型,驰誉世界。建国以来,鄂尔多斯青铜器的整理、收集工作逐渐受到重视。多年来,在内蒙古地区相继出土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鄂尔多斯青铜器,还有金、银、铁制品等。如杭锦旗的桃红巴拉、阿鲁柴登,伊金霍洛旗的公苏壕,准格尔旗的而沟畔、玉隆太,东胜县的补洞沟,凉城县的毛庆沟等。这些新的发现为鄂尔多斯青铜器的系统整理与研究,提供了宝贵价值。
 
参考资料: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田广金、郭素新编著:《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986年。
 ■ 返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