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最大古墓现身(图)

  3月25日,考古人员在济南槐荫区段店办事处后周王庄腊山河畔,发掘了一座济南最大的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古墓,发掘出雕刻精美的石俑、陶罐、瓷碗、铁器等珍贵文物。其中,三个彩绘石俑是在济南首次发现。

  25日下午,记者闻讯赶到现场时,考古人员还在继续进行考古发掘。只见这个大墓的底部深入地下8米左右,已经积水,周围开挖的面积比较大,考古人员正小心翼翼地清理一个埋在泥土里的石俑。地面上摆放着两个已清理出来的石俑。其中,一个石俑头部断开,但其面部表情雕刻很传神,双手呈扶剑姿势,且底部有红色彩绘。另一个石俑有1米多高,保存完整。在石俑旁边,还有两个陶罐和一堆锈蚀的铁器构件,以及一个残破的石头构件。

  据考古人员何利介绍,这座古墓是北齐大墓,规模比较大。初步测算,光南北墓道就15米长,甬道和墓室有20米,加起来整个墓南北共有35米长。主墓室东西宽约9.5米,南北长约8.6米。墓道里是石灰刷成的墓壁。

  “主墓室已完全损坏了,在前室的角落里出土了三件石俑。另外,除了现场文物,还出土了一件青釉瓷碗,已经拿回考古所了。”何利说,这座大墓有明确的年代,是由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历城县西郊公社后周大队(今槐荫区段店办事处后周王庄)挖井时,在距地表6米深处发现盝顶式石室墓葬,出土北齐宜阳国太妃傅华墓志铭一方,说明它是一座北齐王太妃墓。另外,当时还同墓出土了《齐志铭》篆书盖石一方。

  “那次挖掘对墓葬造成严重破坏,现在,腊山分洪工程要在此地建设,我们才进行抢救性发掘。”何利说,现在那方墓志铭存放在济南市博物馆,根据墓志铭文字记载,该墓的墓主是北齐赵彦深之父赵奉伯、母傅华合葬之墓。

  据了解,墓志铭还记载,傅华是清河贝丘(今山东临清市境)人,祖敬,河间内史;父天民,济南太守。东魏孝静帝武定(公元543—550年)末年,除清河郡君;北齐后主天统年间(公元565—569年),进号平原郡长君。武平初年(公元570年)封宜阳国太妃,卒赠女侍中。傅氏卒于北齐后主武平七年(公元576年)正月十四,享年94岁。同年五月祔葬于丈夫赵奉伯之墓。

  “这次发掘的古墓,是济南考古历史上发掘的最大的南北朝时期墓葬。在前室中发现的石俑,也是济南地区第一次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石俑。”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说,以前发掘的南北朝时期的古墓,出土的都是陶俑,没有见过石俑。这次发现的石俑身上还有彩绘,雕刻精美,对研究南北朝时期济南的人文历史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