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地的数字化管理及重要遗迹数字信息采集系统研究项目” 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工地的数字化管理及重要遗迹数字信息采集系统研究项目” 及编制“大遗址考古工作要求”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2011年3月21日至24日,“考古工地的数字化管理及重要遗迹数字信息采集系统研究项目”第一次研讨会及编制“大遗址考古工作要求”研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会议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承办。来自国家文物局和吉林、洛阳等省市文物局领导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部分省市考古研究院(所)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考古处副处长张磊主持。“数字考古”是近年来考古学术界出现的一种新的技术和方法,目前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张处长指出,“在目前大量的配合基建工程的考古发掘和进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大量对于文物本体进行保护的工程要上马,重要遗迹的数字信息采集就变得迫在眉睫”。湖南省文物局江文辉副局长在讲话中肯定了考古工地的数字化管理及重要遗迹数字信息采集的重要性,表示湖南省在这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继续努力。
  
  武汉大学王少华副教授从专业角度做了“考古工地的数字化管理及重要遗迹数字信息采集系统研究与2010年‘长沙铜官窑数字考古’实践”的汇报。王教授从“数字地球”的概念出发,引入了数字考古的概念框架,他认为数字考古“是整个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考古可以简单理解为运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来解决考古领域的问题”。王教授以“长沙铜官窑数字考古”的研究实践为基础,阐述其研究思路、流程、技术方法及目标,对目前长沙窑数字考古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汇报;河北师范大学白旭教授就河北省田野考古信息化现状做题为“数字考古系统相关情况”的报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冰主任回顾了我所田野考古资料数字化实践探索工作,对我所考古资料数字化管理的情况分阶段进行了展示与汇报;西北大学舒喆工程师从技术层面汇报了西北大学在数字考古方面的实践概况。
  
  各位专家还就数字考古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专家们的意见一方面都肯定数字化考古的价值和重要性,认为数字化是一种趋势,对于考古资料管理、展示以及研究等方面将会产生很大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又提出要实现考古数字化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如:成本过高、是否足够实用和安全、是否简单便捷等。此外,大家对于数字考古是否要进行标准化建设,以及需要对哪些方面进行标准化有着不同看法,对于“数字考古”概念本身专家们也是仁者见仁。在遵守田野考古规程的基础上,把握好考古现实的需求来逐步推进数字化考古则是大家的共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认为,考古单位的全部数字化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不可能做到每一处发掘工地都数字化,因此这项工作可以在比较重要的工地先做试点。做数字考古工作主要是便于信息采集和管理。郭所长表示,数字化考古要走的路还很长,这次会议非常及时,希望继续加强兄弟单位的相互联系和交流;同时表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将数字化考古这项工作做下去。
  
  在编制“大遗址考古工作要求”研讨会上,张磊副处长提到,国家文物局自2009年委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担任编制“大遗址考古工作要求”研究项目以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修改后拿出本次征求意见稿,现在在本次研讨会中进行讨论,争取今年上半年能够公布施行。
  
  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刃余介绍了项目的相关情况和大体的框架内容。在座的各位专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议将项目的5个文件提炼为3个文件;又逐字逐句对文件相关条款的文字、体例、说法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讨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乔卓俊)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