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谈秘色瓷的秘密(图)
1981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宝塔轰然倒塌。1987年2月,政府组织重修宝塔并着手清理塔基,同年4月,在这个1000多年前的唐代皇家寺庙宝塔的地宫里,人们不仅发现了佛教圣物——佛骨舍利,而且还发现了一块石刻的供奉物帐碑。碑上明确刻载:“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加上另一件放于地宫后室的八棱瓶,法门寺地宫共发现14件秘色瓷器物!这在瓷器研究界无异于石破天惊!秘色瓷——这个千年来只闻其名不见其容的瓷界西施,似乎在地下佛国修行有期,蓦然抚窗凡顾,倩影依稀而令人神往!
根据宋代文献记载,五代时吴越国王钱鏐命令在今天浙江余姚一带的上林湖窑场烧制一种成色极好的青釉瓷器,专供宫廷使用并入贡中原朝廷,庶民不得使用,故称“秘色瓷”。实际上,“秘色瓷”在9世纪晚唐时期就流行中原,成为皇家珍器。要不然我们就无法在封存于9世纪唐懿宗时代的法门寺地宫里发现皇家供奉的秘色瓷器了!生活在9世纪的唐代诗人陆龟蒙有一首名为《秘色越器》的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诗告诉我们秘色瓷产自越窑,其色泽有如青山翠岭,无以言状。五代时还有一位诗人徐夤也赞叹秘色瓷:“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供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这首诗应证了宋人关于“秘色瓷”的文献记载。诗中描绘秘色瓷器绿如春水,剔透轻盈。诗人的比附,成为一代一代的瓷器研究者了解秘色瓷器的重要依据。千峰翠色,明月春水,如此美器,真身何方?构成一代又一代人对于秘色瓷的千年梦幻!
法门寺地宫里的这些秘色瓷器将这个千年梦幻变为现实。这些瓷器无论是八棱瓶还是碗碟等,都造型精巧端庄,胎壁薄匀,色泽绿黄,晶莹温润,如玉似冰,精美异常。难怪千年前的诗人会极尽比附而赞叹!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器成为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宫廷瓷器,成为今天研究鉴定秘色瓷时代特色的标准。面纱揭开了,梦里西施终于容颜微启。原来“秘色瓷”并非高不可攀,与我们也并不陌生。她就是古代越窑瓷器中的极品。比如八棱瓶,在陕西的唐墓中就出土过,只是当时不认识罢了。在杭州的吴越国钱氏墓群里,出土过很多秘色瓷器。比唐朝的秘色瓷更加翠色夺人,更加晶莹摄目。秘色瓷由于是越窑青瓷的极品,技术上要求之高可想而知。所以她在唐代一经烧制成功就是皇家高贵的茶饮用具。法门寺地宫的秘色瓷器就是唐朝懿宗、僖宗二帝对佛祖的供奉物。到了五代,更是吴越国王的专宠。制作的艰难,用途的高贵,只一个“秘”字最能概括!只是这个“秘”字引得千年幻化,始作俑者必定未曾想见!
关于秘色瓷的研究,因为有了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标本而有了快速的发展。有关的出土资料得到印证,有关的博物馆收藏得到确认。秘色瓷已不再是隐于云端的遐想,而是可以捧掬在手的文化遗存。但是从晚唐到五代,秘色瓷作为当时的王室专宠和皇家供器,必定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她承载的信息绝不仅仅是翠色冰艳,其历史文化的内涵仍然会引得人们不断地研究探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