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市对集邮者的引导作用

  20多年前,全国各地纷纷成立集邮协会并密集举办集邮展览。那时的集邮爱好者通常只预订一套邮票或加一个四方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集邮市场已经主导着集邮者的集藏倾向,大多集邮爱好者不再满足于只集藏一套邮票和一枚小型张,集藏版票和多连小型张已经成为集邮者中的普遍现象。

  一、邮票的投资效应使邮市产生批发价高于零售的现象。这已成为全国各地邮市的普遍现象。方连邮票比单枚票价格要高,整版邮票又比连票价格高,再依次递进的是连号多版邮票、原封邮票、不拆封的原包邮票。邮票量越大、越是邮票厂的原包装,价格越高。这被集邮爱好者称为怪现象。其实这是投资性市场的必然结果。购买一两套邮票的集邮者是不能称为投资者的,因为它没有投资操作的基本特征。将一两套邮票拿到市场上出售,连时间成本都捞不回来。只有批量的邮品,其利润才能聚集,投资价值才得以凸显。市场的批量流通导致零售价低于批发价。

  二、邮票的小版化印制更易于市场交易。邮票邮局全张的小版化是世界各国邮政为适应集邮市场新形势而采取的普遍措施。近年邮市的最大热点莫过于小版张和小版票了,其涨幅也远超过第一轮生肖“庚申猴”邮票。小版张和小版票缘何这么热?有邮商说“小版张和小版票设计得好看且在邮市上好交易”。真可谓一言中的。最近几年,即使是整版的大版票也比过去的大版票面积小了许多。全张票小版化,小版邮票精品化,深受集邮者和投资者的欢迎。目前有的小版张和小版票比某些小型张和小全张的票幅还要小许多。小版邮票在邮市中成为热点炒作品种后,也使集邮者对小版张和小版票的集藏投入了更多的热情,而各国邮票生产商当然更乐意迎合这种市场需求。因此,邮市中零散的邮票交易份额下降也成为必然。

  三、邮商不断挖掘热点品种,也使集邮者存在这种“趋热”心理。一枚8分面值的生肖“庚申猴”邮票可以升值到11000元,炒作者和个别邮商在网络上为其列出一堆理由,“龙头效应”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升值理由。于是乎,许多集邮网络的邮票销售店铺中都推出自己所谓的“龙头品种”,每一个邮品板块都号称有自己的龙头品种,甚至贺年片、兑奖片、小版张、绢质小版张、个性化邮票原版票、大本票册、小本票、特种片、双连小型张等,各个板块的龙头的未来市场期望值都不比“庚申猴”邮票逊色。另一个热点就是“错邮”,网上一百个说“错品”的帖子有一百个“错品”应该上涨的理由。个别邮商和炒作者如此,集邮者也受影响,有些集邮者也就时不时炫耀手中的这些错误邮品。如果仔细观察市场,先前被邮市炒作过的”错品”目前在邮市中都无声无息。原因是在邮市中没有流通,没有宣扬的价值,集邮者也就不再关注了。

  四、邮市投资观念正在颠覆传统的集邮观念。以往的集邮爱好者普遍重视信销票的收集,对一些邮资封片,他们也喜欢收集首日实寄的。但这种传统的集邮观念正被邮市的投资观念所颠覆。一些大邮市中的邮商都经营着各种新邮,而经营中国早期邮票、信销邮票的店铺可谓凤毛麟角。一枚早期的纪念邮资片新片市价如果是100元,那么首日自然实寄片都未必能够卖到20元的价格。尽管一些懂行的邮商在网上挂出与新片相近的价格,却鲜有人问津。邮市的这种现实也影响着集邮爱好者,如今邮人在购到新的邮票或邮资封片后,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用来进行首日实寄了,为了集藏的邮品能升值,他们也开始投资新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上都是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集邮活动可以对邮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远不如邮市对集邮活动的影响大。(李茂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