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份额式交易炒作迷局 老画家直斥“作孽”

艺术品份额式交易透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蒋立冬 绘
 


  这似乎是一个被暴利裹挟的时代。

  白庚延,这一名字这些天来成为艺术品投资领域的最热门名词。一两年前估价只有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的地域性画家白庚延的画作,在被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估价数百万元等额拆分推出上市后,短期内即被非理性地爆炒至过亿元的天价,几乎以每天涨停的形式出现,最终接近或超过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师级的作品价格。

  但疯狂显然并不是可以持久的。

  在一系列新规出台后,最后的疯狂终于在昨天戛然而止: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第二批艺术品“股票”3月22日的收盘价均达到4.82元,虽然较发行价依然上扬382%,但与以前最大的不同则是,在昨天,其涨跌幅比例终于首次调整为1%;而首批两只“艺术品股票”《黄河咆啸》、《燕塞秋》昨天已是第二天特别停牌,价格静止在17.16元/份、17.07元/份,总市值前者达1.02亿元,后者达8535万元,与原始价格比较,涨幅高达17倍左右,但这些“艺术品股票”复牌后的命运到底如何,几乎是可以想见的。

  我们想追问的是,在击鼓传花的游戏尚未结束前,是谁,制造了这样的最后疯狂?

  艺术品投资的多元化、透明化、公平化到底如何理解?

  画廊、拍卖行的钱货交换,无论存在何等程度的炒作,本质上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交易。而在金融界将触角伸向艺术品后,一切终于发生了转变。银行推出各种艺术品投资的理财品种,对收益率有着明确的承诺,于是客户不再需要关心自己的钱被拿去买了何种艺术品。

  但这一切,还与文化与艺术相关吗?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