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瓦店遗址现“左祖右社”布局 或为夏代都城

  记者21日从河南省文物局获悉,由北京大学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禹州瓦店遗址聚落形态研究”项目取得新成果。针对该遗址的祭祀遗址呈现“左祖右社”对称布局,专家称遗址很可能是夏代首领禹、启的阳翟城。


  河南禹州瓦店龙山文化遗址主要由西北台地和东南台地两部分组成,是目前所知河南境内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现存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目前,考古发掘共开探方58个,探沟5条,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


  负责瓦店龙山文化遗址考古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燕明21日介绍说,考古人员在该遗址西北台地发现保存较好的龙山时代王湾三期文化晚期大型环壕聚落遗址。遗址内最重要的发现是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其平面可能呈“回”字型,与壕沟的走向大体一致。在建筑的回廊部分不仅发现数个柱洞,还在夯土中发现用于奠基的人牲遗骸数具。


  “通过对瓦店遗址两处建筑基址的形状、结构和包含物的分析,这里可能是与祭祀活动有关的遗迹。”方燕明说,“这种位于聚落(城邑)南部且对称布局的祭祀遗迹,或是古代‘左祖右社’建筑格局之滥觞。”


  据史料记载,禹州古称夏地,夏部族即因居夏地而得名。夏禹、夏启之都阳翟、钧台均在禹州。史上有名的夏启“钧台之享”就发生于此:夏启在世袭其父夏禹王位后,就在都城阳翟召集诸侯,举行盛大的“钧台之享”以示正式继承王位。


  方燕明说,通过该遗址龙山时期大型环壕和祭祀遗迹群的考古发现,考古专家们认定该遗址是龙山时期颍河中游甚为重要的中心聚落,结合该遗址出土的高档遗物,以及文献记载的夏之阳翟、钧台均在禹州,表明其很可能与禹、启的阳翟城或“钧台之享”有关。


  据悉,禹州瓦店遗址出土的王湾三期文化晚期遗物中包括陶列觚、白陶或黑陶(蛋壳陶)或灰陶的成套酒器如鬶、斝、盉、杯、觚、陶塑人头像和长尾鸟、刻划符号或纹饰(鸟纹、云雷纹、几何纹等)、玉器、大卜骨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