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就“文物调查及数据库建设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调研

3月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王家新前往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就“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调查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专门调研。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陪同调研。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汇报了“调查项目”的完成情况。
  
  2001年,为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摸清文物家底,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加强文物领域国有资产监管,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启动了“调查项目”。该项目采用数字化手段,通过档案清查、数据采集、网络搭建、人才培养等措施,对全国文物系统馆藏珍贵文物进行文物基础资源清查、数字化存储和管理系统建设。到2010年底,经过广大文博工作者10年辛勤努力,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基本实现预期目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完成文物系统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数据采集与报送和二、三级馆藏珍贵文物的备案工作,共完成1,660,275件/套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其中一级文物48,006件/套,二、三级文物1,612,269件/套,并采集一般文物数据137万余条。拍摄照片3,869,025张,录入文本信息3.05亿字,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接收数据总量15.16TB。每条文物数据包括名称、时代、类别、级别、质地、尺寸、质量、来源、入藏时间、完残状况、特征描述、保存条件、保护优先等级等不少于28项指标及必要的影像信息。
  
  10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2.37亿元用于数据采集和国家、省两级文物数据中心建设。通过该项目建设,基本廓清了全国文物系统馆藏珍贵文物家底,并编制了国家一级文物藏品档案,建立了国家、省、收藏单位三级分布式文物信息存储体系,初步实现了文物信息的互联及动态管理,为文物资源的科学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王家新对项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调查项目”历时10年,有效摸清了文物家底,全面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议在总结“调查项目”成绩和经验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制定深化工作的延续计划和方案,将文物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向纵深推进,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社会共享,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宋新潮对“调查项目”的顺利完成给予了积极评价,他指出,当前要抓住“十二五”开局的有利时机,认真总结经验,做好成果研究与利用,实现文物保护管理、文物资源传播和利用手段的创新。现在各地建设和改扩建博物馆的热情很高,应当充分利用“调查项目”取得的成果和搭建的平台,切实推进基础工作,提高藏品管理水平,全面摸清馆藏文物家底,科学进行文物资源规划和利用,并通过网络服务于社会,实现全社会共享,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中国文物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