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权交易趋于活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月15日,从西安传来的一则消息说,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和市国资委委托西安产权交易中心共同投资组建了西安文化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以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为交易对象等活动,全力打造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文化企业孵化平台、文化产权登记托管平台。


  西安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成立只是遍地开花的文化产权交易所中新开的一朵罢了。据初步统计,自2009年6月国内首个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揭牌以来,全国各地已经相继成立了十多家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日趋活跃。


  文交所遍地开花


  率先成立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是以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市场平台,是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支持的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权益性资本市场。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通过境内外的分支机构,为各类出资主体提供灵活、便捷的投融资服务,是上海及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市场平台,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项目总数已达上万个,综合交易量52亿元。2009年9月,天津文交所挂牌,它以对文化艺术品鉴定、评估、托管、担保或保险等系统程序为前提,发行并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实物艺术品份额合约;同时交易经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许可的艺术品信托受益凭证与其它文化艺术品期货、期权等。


  2009年11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


  2010年3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人行上海总部及各分行、营业部、省会(首府)城市中支,各行政区财政厅(局)、文化厅(局)、广播影视局、新闻出版局、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都收到了来自北京的一份名为《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文件是中宣部、人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签发,其中明确指出,“支持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财政注资引导,鼓励金融资本依法参与。”其中要完成的一个目标是“完善各类无形资产二级交易市场。 ”该指导意见的下发,确立了文交所的法律地位,当年国内就开张了多家文交所:


  5月,号称“西部第一”的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同月,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投资创立了沈阳文化知识产权交易所。


  11月,南方报业集团等投资创立的广东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该交易所采取公司制方式组建,由广东省文资办牵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作为发起人,与另外四家单位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企业。其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持股比例为35%,是公司最大股东。同月,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获批。


  这些不断涌现的文化交易平台可以归并为两类:一类以上海文交所为代表,属于专业化综合性服务平台;一类以天津文交所为代表,发行并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实物艺术品份额合约平台。对于文交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状况,分析家们普遍认为:文化产权市场将进一步兴起,为文化产权的自由流转和投融资铺设道路。


  文化成为经济推手


  文化产权交易所成为各地争相上马的项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家都看到了文化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类资本对接,文交所正能迎合这一需求,提供这种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超800亿元。文化产业越来越受重视,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还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日前也表示,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将在今年上半年四五月份前出台,规划设定的产值目标是“五年倍增”,年均增速14.9%。


  有分析指出,目前文化企业上市普遍为大家所关注,但上市只局限在拥有稳定商业模式和现金流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中。文化产业中,只有一小部分商业模式比较成功、产业规模比较大、盈利预期比较稳定的企业才能够上市。而文化产业中还存在大量不够上市资格、但非常需要以各种方式与资本市场结合的中小企业,他们的融资需求就可以由文化产权交易所来解决。


  更重要的是,文化产权市场的形成可有效汇聚包括文化创意企业、各类投资人和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在内的各方资源,为文化产业提供高效的专业化的服务,形成文化创意企业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有效解决文化创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并购重组与融资瓶颈问题,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要创新,更要防风险


  文交所是个新生事物,目前各地的文化产权市场从项目交易量来看还处于较低水平,不过,随著交易品种的创新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入场,一些文化产权交易所交易趋于活跃。


  2010年7月3日,深圳文交所通过“权益拆分”模式,在国内首次推出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其中包含厦门画廊宏宝斋的签约画家杨培江和冉珏的12幅作品。


  2010年12月12日,“艺术品产权组合1号”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和上海版权交易中心挂牌。这是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和上海版权交易中心首次推出的半标产权交易品种,对于突破金融与文化对接瓶颈,解决文化艺术品、艺术家个体与机构融资难问题,都具有很大意义。 “艺术品产权组合1号”选定的艺术家黄钢正值艺术创作的成熟鼎盛期,作品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且受到西方学术界及收藏家的认可和追捧,其单幅作品创作周期较长,市场流通性较好。 “艺术品产权组合1号”包括黄钢一个系列两个主题的作品 “经版红星和箱子系列”以及 “经版菩提树系列”,共计2500尺。 “艺术品产权组合1号”产品由管理人推介,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核准,产品设计原则为产品风险可控制、投资人利润可预期、产品有明确的存续期。上线产品向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下设的艺术品投资者俱乐部成员发售,艺术品投资者俱乐部成员认购,成员之间可以非连续转让。


  天津文交所探索 “份额化艺术品投资”,将一件艺术品分为若干份额,使得投资者可以在交易平台上交易这些份额,每份份额初始价格为1元,以艺术品总价除以1就是该艺术品的总份额。今年1月26日,,天津文交所推出津派画家白庚延的两幅画作 《燕塞秋》和《黄河咆哮》,该作品被拆分后,以每份1元上市,在短短2个月内,它们的交易价涨了10倍多。 3月11日该所推出的包括白庚延的7幅画作和一颗4.34克拉的粉钻,上市首日8件份额艺术品收盘均报2.16元,全线涨停。 3月15日每份价格已达到2.85元,5天价格翻了近3倍。据说,市场上《燕塞秋》和《黄河咆哮》估值500万元和600万元,但现在份额化后,“市值”超过了10倍,已经远远背离它们应有的价值。由于爆炒味太浓,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保护投资人利益,3月17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上市”的《黄河咆哮》与《燕塞秋》接天津市政府监管部门通知被实施“停牌”。


  由于份额化艺术品投资产生的问题,不少行家认为建立监管机制十分迫切。目前的份额化艺术品投资,庄家做庄很容易,因为需要的资金量太小。在证券市场做庄需要巨额的资金,但在艺术市场,一幅张大千作品最多不过价值一亿元人民币。看来,文交所需要重新定位。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