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太原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规划保护任重道远

中国政府网今天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将广东省中山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和“国务院关于同意将山西省太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至此,中山市、太原市正式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4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今年1月份嘉兴市和宜兴市刚刚被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

国务院要求广东省及中山市、山西省及太原市政府根据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保护好城市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要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订严格的保护措施。要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中,要注重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和地方传统风貌,不得进行任何与历史文化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

通知还要求相关地方政府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加强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规划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著名学者陶东风把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分为三类:北京、南京、西安、开封等封建王朝曾经的古都;上海、天津、青岛等西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其他很少人知道、也没有多少文物的城市。在陶东风看来,撒大网式的评选让人感觉中国没有几个城市不是历史文化名城。而实际上,真正够得上“历史文化名城”标准的寥寥无几,即便是一些古都,也早已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的包围中失去了原貌,难称历史。

广东中山籍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李延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的建设应该注重“美”和“生态文明”,他在两会期间的提案是“美育兴国”和 “城市建设应该立法”,李延声表示,城市建设者应该关注“美”,重视城市建设的美感,“城市的第一要义是适合人类居住,生态文明应该放在首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城市建设决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适合人类的居住,而且要保护好历史遗存,在城市化进程发展快速的今天,两者之间的平衡值得深度研究。

相关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山市

中山,古称香山;人杰地灵,名人辈出。1152年设立香山县。1866年11月12日,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在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 1925年,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1983年12月22日,撤销中山县,设立中山市(县级),以中山县的行政区域为中山市的行政区域。 1988年1月7日,县级中山市升格为地级中山市,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中山市是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地级城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太原市

太原,山西省的省会,中文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濒临汾河,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太原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是我国北方最著名的历史名城之一。现在,太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工业为主体,轻纺、电子、食品、医药、电力和建材工业具有相当规模,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