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玉石公然冒充翡翠(图)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 冯云云)“女儿去苏州玩时,花几千块钱给我买了个翡翠的镯子,从外观上看,跟别的翡翠镯子不太一样,我心里没底,想找专家给看看。”3月14日上午,本报联合济南市工商局历下分局、北方国际珠宝玉石交易中心举办的3·15珠宝玉石免费检测活动现场,省城市民李女士说道。

  3月14日上午不到九点,北方国际珠宝玉石交易中心一楼大厅,就挤满了前来鉴定珠宝玉石的消费者。不过大部分消费者都不知道手中的珠宝玉石是什么材质的,所以拿来请专家鉴定一番。    

  消费者王女士告诉记者,老公前几年去云南旅游时,花几千块钱给自己买了一块翡翠,“买的时候商家告诉他是天然A货,我也不敢戴,怕是假的让人笑话,放在家里好多年了。”昨天,经过专家鉴定后发现,王女士的是翡翠不假,但是经过充胶处理过的B货。赵先生去泰国旅游时,花四千元买了一个翡翠镯子,找专家一检测,竟然是马来玉。前几年陈先生从省城一市场买了一块和田玉,但在现场经专家鉴定后发现是阿富汗玉。

  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岩石矿物研究所国家鉴定师李济表示,从检测情况来看,不少消费者从本地或者外地市场买到的珠宝玉石,以次充好的情况比较多,目前市场上多半是用一些低于翡翠价格又和翡翠比较相似的玉石来冒充,比较常见的是水沫子、马来玉、绿玛瑙、水钙铝榴石等冒充翡翠。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把品质不好的天然翡翠,通过充胶或者染色处理,冒充天然A货翡翠。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近两年随着翡翠、和田玉消费热度加大,珠宝玉石市场上以次充好的现象明显增多,而促使商家如此做的动力,是高利润,“如果外观相同,水沫子、马来玉跟翡翠的价值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

  北方国际珠宝玉石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王军接受采访时建议,消费者最好不要从外地,尤其是旅游景点购买珠宝玉石,因为这些地方的珠宝玉石水分很大,有的价格能相差三四倍。

  李济告诉记者,大部分珠宝玉石的材质,用肉眼不好辨别,所以建议消费者购买时,一定要到正规商场购买,同时索要有国家认证标志(CMA)的鉴定证书。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