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故事之“潘家峪复仇团使用过的大刀和手榴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使用劣势武器装备,同日军展开了英勇卓绝的斗争。这把大刀和已缺失木柄的手榴弹就是冀东军区潘家峪复仇团使用过的土造武器。它们不仅向人们诉说着日军制造惨绝人寰的潘家峪惨案的暴行,也诉说着惨案幸存者坚决抗日和誓报国仇家恨的英勇历史。

潘家峪,位于河北省丰润县城北30公里处,座落在燕山山脉腰带山东麓。全村有220户人家,1 700人。这里群山环抱,溪水长流,果木成林,是个美丽富饶的小山村,它是冀东八路军创建比较早的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烽火在冀东地区迅速燃烧起来。1938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东军民举行了抗日大暴动,潘家峪有30多名青壮年参加了这次大暴动。此后,全村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积极坚持抗日斗争,八路军后方机关和部队常驻在这里休整,成为冀东地区丰(润)滦(县)迁(安)联合抗日民主政权的主要活动基地。因此,日本侵略者对英勇不屈的潘家峪人民极为仇恨,不断进行疯狂"扫荡"。

1941年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日)拂晓,3 000多名,日、伪军悄悄地包围了潘家峪。他们进村后挨家挨户搜查,逼着全村1 500多人到村西一个长约10丈、宽约3丈的大坑里集合,听日本指挥官训话。随后敌人把群众赶到村民潘惠林家的大院里。院子面积约2~3亩,四周是3米多高的院墙,墙头上、房顶上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日本兵。日本兵在大门口和房顶上架着机枪,在院内铺满松枝、柴草,浇上了汽油。人们看到这情景立刻明白敌人要进行集体屠杀了!顿时,1 000多人怒吼着向大院门口冲去。这时候,架在门口的机枪响了,前面的人倒下一大片。随后敌人引燃了浇上汽油的柴草,潘家大院成了一片火海。大院四周的机枪、步枪同时开火,把罪恶的子弹射向人群。

敌人野蛮残酷的屠杀,激起了人们不屈的反抗。50多岁的潘国生老汉,脱去着火的衣服,高喊:"跟我来,和鬼子拼了!"他带头冲向大门口,向一个正在端机枪扫射的日本兵猛扑过去,夺过机枪,用尽全身气力抡起枪托砸裂了日本兵的脑袋。十几个青年冲出门去,潘国生老汉在十几个敌人的刺刀下壮烈牺牲了。张老汉为保留复仇的种子,奋不顾身地掩护12岁的潘国检跳墙逃跑,他自己却中弹牺牲。50多岁的潘大妈,为了保护身边的孩子们,抓起冒烟的手榴弹扔到敌群中。大屠杀从上午一直延续到晚上7点钟。全村有1 237人被杀害,33户被杀绝。1 100多间房屋被烧毁,财物被抢劫一空。这就是日本侵略者一手制造的骇人听闻的潘家峪惨案。

潘家峪惨案的消息传开后,冀东军民复仇的烈火在燃烧。潘家峪惨案的幸存者中有7名青年组成了"青年复仇队",跟随八路军走上了抗日战场。后来,潘家峪村和邻村青年纷纷参加,队伍很快发展到120多人,组成了"潘家峪复仇团"。后编入了冀东军分区第12团,复仇团为该团第2连。这支队伍在冀东军分区的领导下,用大刀和手榴弹等简陋的武器同日、伪军进行斗争,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战斗胜利。在1941年夏季反"扫荡"斗争中,潘家峪复仇团积极开展游击战争。11月14日,在遵化四十里铺一举歼灭伪治安军第6团部,毙伤伪军400多人。26日,又袭击遵化东面双城子修建据点的伪治安军第5团一部,毙伤伪军260余人。1942年6月,参加了著名的"甘河槽伏击战",当场打死了潘家峪惨案的罪魁祸首、杀人魔王丰润县日本顾问佐佐木二郎,为潘家峪人民报了血海深仇。截至抗战胜利,潘家峪复仇团在4年多时间里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150多次,歼灭日、伪军1 021人,实现了为乡亲们复仇和争取民族解放的誓言。

潘家峪复仇团使用过的大刀和手榴弹,在抗日斗争中发挥了威力,因而作为珍贵的文物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

(图片文字均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解放军报社网络部 联合主办的走进军事博物馆专题)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