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皇陵之十三陵

●中文名称:明皇陵之十三陵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入选时间:2003年
●十三陵“申遗”的依据
文物专家和历史学家表示,从建筑地位和学术价值看,明十三陵绝对具备“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格,而且胜算很大。首先,明十三陵的陵寝制度承前启后,在明清皇家陵寝和中国古代帝陵制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次,明十三陵是中国古代巧妙利用山川、河流、原野等自然环境因素进行规划、设计的建筑杰作;而明十三陵还代表着明朝200余年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的最高成就。此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明十三陵与统治中国长达230余年的明朝十三位皇帝以及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加强了对明十三陵的保护,先后对长陵、定陵、永陵、景陵、昭陵、献陵、思陵等陵的建筑进行修缮。目前,德陵正在修缮中,计划于2007年年底前将其他残坏较严重的五座陵园修缮完毕。
明皇陵之十三陵文化遗产2003年 文物专家和历史学家表示,从建筑地位和学术价值看,明十三陵绝对具备“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格,而且胜算很大。首先,明十三陵的陵寝制度承前启后,在明清皇家陵寝和中国古代帝陵制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次,明十三陵是中国古代巧妙利用山川、河流、原野等自然环境因素进行规划、设计的建筑杰作;而明十三陵还代表着明朝200余年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的最高成就。此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明十三陵与统治中国长达230余年的明朝十三位皇帝以及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加强了对明十三陵的保护,先后对长陵、定陵、永陵、景陵、昭陵、献陵、思陵等陵的建筑进行修缮。目前,德陵正在修缮中,计划于2007年年底前将其他残坏较严重的五座陵园修缮完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概况:
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是陵寝建设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他将地上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又取消寝宫,并扩大了祭殿建筑。清代沿袭明代制度,更加注重陵园与周围山川形胜的结合,注重按所葬人辈分排列顺序,还形成了帝后妃陵寝的配套序列,在祭祀制度上也更加完善、合理。
明陵综述 明朝,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建元洪武(1368),到崇祯十七年(1644)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统治时间277年,其间经历了16位皇帝。其中,除惠帝朱允炆因“靖难之役”,下落不明,没有营建陵园外,其余15帝,都依帝制建造了陵园。
太祖朱元璋死后埋葬在南京钟山脚下,称孝陵;景帝朱祁钰,因英宗复辟遇害,初以王礼葬北京西郊金山,成化年间恢复帝号,又将王坟稍扩其制,改为帝陵,世称景泰帝陵。其余的13位皇帝均葬于北京昌平县境的天寿山一带,通称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的昌平,陵寝建筑具有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和保存较为完整的特点。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下方圆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上。整个陵区原来都有陵墙,正门开在南端,蟒山、虎峪巍峨两侧,好似一龙一虎踞守大门。十三陵以地面建筑宏伟的长陵和已发掘的地下宫殿定陵最为著名。这十三处明代皇帝陵墓葬有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毅宗(思宗)等。
陵寝地宫内埋葬着明朝迁都北京后的13位皇帝以及他们的皇后和殉葬妃子。除了皇帝陵外,十三陵的陵区内还建有明朝的妃子坟七座和太监墓一座。并曾建有行宫、工部厂、时陟殿、圣迹亭、九龙池、十口城垣等附属建筑,无论从建筑角度还是其象征的封建王朝关系,其地位都很尊贵并且蒙着神秘的面纱,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在法国巴黎接受投票的主要是这十三座皇帝陵。

明十三陵从公元1409年营建第一座陵园——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到清朝初年(1644——1660年)营建最后一陵崇祯帝思陵,其间跨时200余年。
此后,又经历清朝中晚期、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数百年间,明十三陵虽遭受到风雨雷雹等自然因素的损坏和局部的人为破坏,但总起来看,各陵的主体建筑仍保存较好,陵园的格局清晰完整,地下墓室完好保存。古建筑及遗址没有受到较大的人为破坏。

●来源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明朝历经十六帝,为什么叫十三陵呢?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之意)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明十三陵(14张)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建文帝最终是自焚还是从秘密隧道中逃走,至今还是个迷。

●建筑
神路 神路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景点,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
长陵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

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 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昭陵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载垕和他的三位皇后。
永陵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永陵的营建在世宗皇帝登极后的第十五年。系其在位时营建的“寿宫”。
献陵 明献陵,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年号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献陵的营建是在仁宗死后开始的。仁宗临终曾遗诏:“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宣宗朱瞻基即位后,遵照仁宗遗诏营建献陵。建成后的献陵,陵寝制度确实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

庆陵 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占地约2.76万平方米。
茂陵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康陵 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万平方米。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
景陵 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德陵 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裕陵 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思陵 明思陵,位于陵区西南隅的鹿马山(又名锦屏山或锦壁山)南麓,是明朝最后一帝朱由检(年号崇祯)及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墓。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