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故事之“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使用过的止血钳”

白求恩大夫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使用的这把止血钳长130毫米,呈白色,有锈迹,白求恩逝世后留给了白求恩护士学校。它曾在抗日救国斗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诞生在加拿大安大略州格雷文赫斯特镇的一个牧师家庭里。从小受身为外科医生的祖父的影响,白求恩对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应征入伍,战后继续完成学业。1924年,他作为知名的青年医生在美国底特律定居并开业。1926年被聘为底特律医学院药物学讲师。曾先后在英国皇家海军军舰上当军医和加拿大空军部队当医官。经过努力钻研与实践,白求恩成为世界上有名的胸外科专家。1935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10月至1937年6月,白求恩参加了援助西班牙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的战争,并担任战地救护队队长。
1938年1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援华医疗队从温哥华启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他先后经武汉、西安到延安,工作1个月后,于6月17日到达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在地山西省五台县金岗库村。
白求恩一到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第一句话就是:"伤员在哪里?"他不顾自己的疲劳,立即投入到治疗伤员的工作中去。由于当时后方医院条件很差,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很低,又没有完善的手术设备,药品也非常缺乏。他们只能因陋就简,用铁丝做探针,用竹签做镊子,用锯木头的锯子截肢。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白求恩在1个月里施行了147次手术。白求恩参加了各次重大战斗的战场救护工作,他率领的医疗队创造了战地手术新纪录--曾一次连续工作 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做手术。白求恩在抗日前线工作期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哪里有伤员他就出现在哪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抢救了数千名伤员,施行了数不清的手术。可想而知,这把止血钳所起的作用有多么大。他带头给伤员输血,对伤员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每位抗日将士,也激励着将士们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杀敌。
1939年11月,日军对晋察冀北岳区发动大规模的冬季扫荡。白求恩率领一个战地医疗队到达涞源县摩天岭战斗前线,在临近火线的孙家庄小庙里布置了手术室,立即投入紧张的手术。就在他给伤员做急救手术时,没顾上戴手套,不幸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划破。后来在为一位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伤口化脓红肿,白求恩不顾病痛继续支撑着为其他重伤员做手术,并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不久,伤口恶化,转为败血症,生命重危。聂荣臻司令员知晓后,立即写信,要求部队不惜任何代价挽救白求恩的生命,但已经来不及了。11月12日清晨5时20分,加拿大人民优秀的儿子,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不幸于河北完县黄石口村(今属唐县)逝世。晋察冀边区军民悲痛万分。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听到白求恩逝世的消息后,以沉重的心情于21日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一文。1940年,为了纪念白求恩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晋察冀军区决定将原"模范医院"改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1959年,白求恩和平医院护士长董兴谱将这把止血钳捐献给军事博物馆。这把见证了白求恩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止血钳,已作为珍贵的一级历史文物陈列在抗日战争馆里。
(图片文字均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解放军报社网络部 联合主办的走进军事博物馆专题)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