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让中原文物与今人在京城实现“对话”
协奏
谢幕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月7日晚,当这首被传唱了千百年的中国古代名曲《阳关别唱》自歌者口中情深意切地唱出,由河南博物院精心策划,在国家大剧院展出了近三个月的《华夏遗韵——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特展》,以及配合展览在这里举行的“弦歌八千载——华夏古乐音乐会”等系列演出在河南省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以及首都观众热烈的掌声和如潮的好评中圆满落下帷幕。
据称,能够见证中国音乐史的古代音乐文物展览在中国当今最高水准的音乐文化展演场所——国家大剧院推出,河南博物院填补了空白;而博物馆界的精品剧目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在河南博物院之前同样没有先例。河南博物院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理念,让音乐文物与今人成功实现“对话”,打动了成千上万的首都中外观众。闻听这一消息,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河南省有关领导、首都多家著名博物馆负责人、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等各界人士,特意在河南博物院进军国家大剧院系列活动收官之际,观赏了此场展演活动,并给予了一致好评。
河南博物院此次在京推出的《华夏遗韵——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特展》汇集了该院以及全省音乐文物的精粹。以时代为序,分为原始社会时期、夏商周三代、两汉魏晋、隋唐和宋元明清五个历史时期,展品包括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八千多年前的贾湖骨笛,五千年前的陶埙,四千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特磬,三千年前安阳殷墟的商代铜铙和石磬,二千多年前两周时期的青铜乐钟,一千多年前的歌舞乐俑等,共计63组196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3件套。这些乐器不仅形制独特,且音域和音准很多已经接近现代音乐。其精美的制作与和谐的音律,见证着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几度领先于世界的辉煌往昔。
为再现沉寂数千年的华夏乐音,河南博物院根据自身音乐文物藏品的优势,经过多年的研究,组建了华夏古乐团,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支以中原出土音乐文物为主体进行还原,并编译和演奏中原地区历代不同风格音乐的古乐团。配合着《华夏遗韵——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特展》,华夏古乐团于2011年春节前夕的1月26日在国家大剧院献演了一场主题为“弦歌八千载”的华夏古乐音乐会,令首都观众惊叹于华夏千年古乐的盛世再现。2月26日和2月27日,河南博物院又应邀在国家大剧院开设了“千载韶华——古乐赏听会”,赏听会采取专家讲座与演员展演相结合的方式,带领观众更好的解读认知中国的古典乐曲和音乐文物,更是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情追捧。而3月7日晚的演出,则是本次系列展演活动的收官之作。
本场演出在享有“中国音乐文明之源”美誉、距今八千多年前的骨笛和陶乐器组合奏出的《远古的回响》中拉开序幕,根据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特展的展览顺序,按照历史的脉络依次演绎和推进。浑厚的殿堂音乐《商颂.玄鸟》、悠扬的琴歌《凤求凰》、情深意切的无伴奏诗经唱和《采薇》……一曲曲天籁雅乐引领着观众穿梭流连于弦歌乐舞的历史长河中,让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瑰丽、多彩、清远、神秘的意境充分得以展现。 (河南省文物局 作者:王苏佳/文 羽佳/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