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头盖骨的故事

在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前,周口店只不过是北京西南一个普通的小山村,那里的山民,世世代代以采石烧灰为生,偶尔有人采集到龙骨,卖到中药铺中去或留作药用。

提到“北京人”的发现,不得不提的是一位瑞典人,他的名字叫做安特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安特生

1918年,安特生怀着探险家的梦想来到中国。有一天,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了龙骨,在多方打听其出处后,带着助手施丹斯基,兴致勃勃地来到周口店,他们在一处叫做鸡骨山的地方采集到了一些细小的动物化石。这些发现形同鸡肋,让安特生一行人感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正在此时,一位乡民走了过来。这个无名氏在“北京人”的发现史上也可记上一笔,他见几位外国人在此地做徒劳无功的挖掘,忍不住提醒说:你们要找大的龙骨,不如去龙骨山。随着他的指引,安特生等人来到了龙骨山,也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周口店遗址。

在龙骨山的发掘过程中,安特生与施丹斯基等人很快就发现了很多动物化石,有犀牛、鬣狗和肿骨鹿等。与此同时,安特生在考察的时候,注意到堆积物中有一些白色带刃的脉石英碎片,他推想这些脉石英是人类祖先曾经用过的工具,于是,他轻轻地叩着岩壁对施丹斯基说:“我有一种预感,我们祖先的遗骸就躺在这里。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去找到它。”1921年和1923年,安特生及其助手施丹斯基对周口店遗址进行了最初的试发掘,并且,从带到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堆积物中,修理出了2枚人类的牙齿,1926年,在周口店发现人类牙齿的消息,通过瑞典王子访华的欢迎会不胫而走,引起了多位学者的注意。1927年,加拿大体质人类学家步达生与当时北洋政府的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达成了“翁步协定”,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开始正式发掘周口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

然而从正式开始发掘,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被发现,历经了两年的过程。1927年,发现了一枚人类的牙齿,根据这枚牙齿,步达生为其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美国学者葛利普为她起了个俗称“北京人”。1929年,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交给了年仅25岁的裴文中负责。当年的上半年发掘工作,用裴文中的话说“……山中工作,遇到第5层,非常坚硬,……颇有‘鸡肋’之感”,直到这一年的下半年,他才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1929年11月,在发掘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又发现了猿人洞内的一个化石非常丰富的“小洞”,因此,裴文中决定将发掘工作延长几天。12月2日的下午4点多,是一个载入历史性的时刻。当时已经是日落西山,北风又不断吹来,寒意阵阵,但发掘工作者们,为了在本年工作结束前再多找些化石,仍在紧张地工作着。小洞内空间很小,工人们一手拿着蜡烛,一手进行发掘,周围静悄悄的,只有发掘的锤镐声不时地传出来,忽然,裴文中大声叫了起来:“这是什么?是人头!”埋藏在地层中几十万年的头盖骨,终于得以重见天日。为了保证头盖骨化石的安全,裴文中决定连夜把头盖骨化石取出来,又马不停蹄地对化石进行了烘干、糊上绵纸和石膏,取出自己的棉被将化石包裹好,运送到了北平,这一发现,震惊了当时的学术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29年裴文中抱着加固后的头盖骨

1935年起,裴文中赴法国留学,发掘工作交由贾兰坡主持。当时发掘工作中,人的材料一直很少见到,因此,当时的“北京人”研究者魏敦瑞先生也很着急,一到周口店就要问“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有?”11月14日,天气变冷且多风,就准备停止工作,但前几天刚刚发现了下颌骨,因此,贾兰坡决定继续挖掘。11月15日,贾兰坡在现场巡视,发现技工从松软的砂土中挖出一块骨片,贾兰坡一见到碎骨片的形状,就已意识到是人的头盖骨部分,拿到手里一看,果然是一块顶骨,于是将附近6平方米的范围进行仔细发掘,发现了多量的头骨碎片,包括枕骨、眉骨、耳骨,都相继露出来了。当天下午,在距离此地1米的地方又发现了另一个头盖骨。这一消息又一次震动了世界学术界,然而事情如此凑巧,11月26日,贾兰坡又发现了第三个“北京人”头盖骨,这个头盖骨保存得比过去所有的都完整得多。11天之内,连续发现了3个“北京人”头盖骨,真可谓是国际古人类发掘历史上的一次奇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接替步达生的魏敦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贾兰坡在周口店

这些发掘出来的头盖骨化石,是人类演化过程的重要见证物,是宝贵的人类遗产。然而,1941年,这些珍贵的化石,却全部失踪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美两国关系日趋紧张。存放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北京人”头盖骨和大批珍贵的化石标本,由于害怕落入日本人的手中,经过反复协商、权衡利弊,最后经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翁文灏批准,准备运往美国暂避战火。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当美国人将“北京人”运往秦皇岛的时候,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来接运化石标本的美国轮船无法驶到秦皇岛。“北京人”从此神秘失踪。经过在全世界范围内半个多世纪的多方查找,至今依然杳无音信,成为世界悬案!

多年来,“北京人”化石的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的种种猜测和传闻,一直是各国报刊的一条“老生常谈”但又魅力不衰的热门新闻。解放之后,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很快恢复。1950年、1951年、1959年都发现了人类化石材料。1966年,继续对猿人洞进行发掘,在猿人洞发现了两块“北京人”头盖骨,发掘工作者拿给裴文中先生看,裴先生仔细比对后,认为这两块头骨和1934年发掘出土的两块化石应该是同一个个体,于是找到了那两块模型,果然合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头盖骨,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标本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29年发现的头盖骨化石模型

目前,六件“北京人”头盖骨(模型)在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内展出,向参观的观众诉说着她们的历史,同时,唤起更多的人士加入到寻找中来,以期早日使她们重见天日,回到故里。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