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艺术馆现艺术奇峰 再展大型雕塑《收租院》(图)

炎黄艺术馆于2011年3月8日至5月18日举办“新中国美术经典—再现收租院大型雕塑展”。此次大展由中国民生银行、炎黄艺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共同主办,中国雕塑院学术支持。
此次展览是1966年《收租院》进京展出后,时隔四十五年再次在北京的展现。此次展览的版本是四川美术学院1977年完成的玻璃钢镀铜版本,共有103件人物像和道具。艺术馆配合作品将同时展出收租院历史照片、收租院记录片等珍贵的文献资料。
《收租院》创作于1965年6月至10月,由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和四川民间艺人集体完成。雕塑创作以四川大邑县地主刘文彩家收租情况为素材,现场构思,共塑造了7组群像,114个真人大小的人物和108件道具,以手卷式的叙事手法,栩栩如生的展示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过程,创造出中国雕塑史中的经典,并在中国大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社会影响。1979年中国第四届文代会上,《收租院》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起被认为新中国建国以来两大优秀美术作品。
附:
作品介绍
《收租院》七组群像

交租 在农民的相互顾盼中,凸现出刚进入收租院时的劳累以及交租前的复杂心态。

验租 以各种姿态表现出农民进院之前长途跋涉的劳累,以及等待过程中的烦躁与不安。这些等待验租的人们,如席地而坐的老汉、靠着柱子坐在粮袋上的老妇,个个愁容满面,为此后的结局做了铺垫。

风谷 一位老汉吃力地抱着一筐谷子,旁边的老妇人蹲在地上将一小袋子的谷子倒在簸箕里。旁边,一个垫起双脚、举着沉重的撮箕往风车里倒粮食的小女孩,应该只有玩耍上学的年纪,个子连风车的高度还不够。

过斗 揭露出阶级矛盾中地主以“大斗进小斗出”的方法达到多收租的目的。农民脸上的无可奈何表情、身上的补丁衣服与家丁的举动、整齐的装束,形成对比,表现出强烈的阶级矛盾冲突。

算账 在形象的塑造方面,着力于形象内心的刻画。其中,一个坐在空背篼上、双手抱于胸前的妇女与其膝前的孩子,渲染出母与子的惆怅。而地主刘文彩及其家丁和不满的佃农之间的对峙也尽现在观众面前。

逼租 拿着卖身契的盲老人与牵引着他的孙女,背着空篓挽着抚脸而泣的年轻妇女及老人,跪坐地上、扶筐无助的两个小姐妹,被蒙上眼睛、五花大绑的丈夫与倒在地上怀抱小孩的妻子……

怒火 一位满腔的愤怒和仇恨、手握扁担的壮年,是整个收租过程中总结性的人物,他回头怒视着算账的地方,为其走出收租院之后埋下了伏笔。该人物与交租部分中的拄棍老妇,形成强弱对比,首尾呼应。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