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 迈申遗重要一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自1936年重现人间以来,良渚文化时有石破天惊的发现,成为中华文明史的重要见证。作为我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8日正式揭牌,也为良渚遗址迈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一步。

良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吴立炜表示,晋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利于良渚遗址保护,公园的功能是集遗产保护、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生态旅游为一体。目前,良渚遗址已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良渚古城遗址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斌表示,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良渚文化的灿烂遗产,是良渚“申遗”的重要一步。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面积25平方公里。2010年10月11日,国家文物局命名了全国首批12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良渚遗址与殷墟、秦始皇皇陵、等一起榜上有名。

公园包括了5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引人瞩目的,当属2007年新发现的良渚古城。它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并年全票当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此外,塘山遗址是良渚先民建设的超大型人工防护型工程。反山遗址是良渚文化及至中国新石器时代等级最高、出土文物最为精美的一处贵族墓地,有学者认为它是“王陵”。瑶山与汇观山遗址是良渚文化最高等级与最高格式的祭坛遗址。莫角山遗址则是良渚古城的中心遗址,是良渚文化大型土木工程和礼制性建筑的集中体现,其营建考究的大型夯筑基址为同时期国内仅有。它们都曾当选不同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良渚文化是1936年在当时的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首次发现,距今已有4300-5300年历史。它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尤以玉器文化享誉世界。还有学者大胆推测,中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就可能起源于良渚文化。

良渚遗址完整的发掘和保护工作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记者从杭州市余杭区政府获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当地政府启动了一系列保护整治和建设工程,总投资已逾10亿元。遗址区内的石矿已全部关停,横穿遗址区的国道公路被南移,遗址核心区块中的企业、住户也被搬迁,取而代之的则是良渚博物院、美丽洲公园等人文、生态景观。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