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故事之“在天福山举起的抗日红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眼前的这面旗帜,是中国抗战时期山东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的标志性的旗帜。它是用红、白色布料做成的,呈横长方形,长1.4米,宽0.86米。旗面的大部分为一整块红色布料,下部拼接了一长条红布料,左下角损缺。右侧的竖条白布上用标准的楷书写着"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12个字。右侧边缘连有白色旗套。看得出,这面红旗经历了战火的考验。

1937年下半年日军大举进攻华北、侵入山东的时候,毛泽东曾于9月25日指出,在山东应普遍的但是有计划的组织游击队。中共北方局也号召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10月,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在山东各地组织武装起义,使用"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或"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名称。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别委员会书记理琪等人在文登县天福山地区领导武装起义。他们以昆嵛山游击队为骨干,组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同时,制作并打出了写有该军番号的红旗。从此,天福山地区的抗日武装和人民群众在这面红旗的指引和鼓舞下,英勇地与日伪军作战,不断发展壮大。

1938年1月,起义部队得到中共领导的威海卫抗日武装的支援,获得100余支枪,扩大了队伍。2月上旬,第3军司令部成立,并存用这面红旗。2月13日,起义部队夜袭牟平县城,俘获伪县长以下170人。3月,又攻占福山县城,并于莱阳花园头村毙伤日军75人。4月,第3军又将中共领导的掖县、蓬莱、黄县、莱阳等地的抗日武装纳入编制,把部队扩编为第1、2、3、4路,每路下辖若干大队;另将掖县起义武装编为第3军第3支队,全军发展到余人,使在天福山举起的这面不屈的红旗高高地飘扬。以后,该部队加入了八路军序列。

天福山起义时使用的这面红旗,是该部队和胶东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战的光荣传统的标志和象征。它跟随部队长期转战,始终激励着广大指战员顽强战斗。后来,它被送进了军事博物馆,成为记录这段历史,反映光荣革命传统的极其珍贵的展品。

(图片文字均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解放军报社网络部 联合主办的走进军事博物馆专题)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