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还是后母戊 国宝大鼎让人费思量
新华报业网讯 央视《新闻30分》的主播在播报一则新闻时,将国宝级司母戊大方鼎念成“后母戊大方鼎”,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较真的网友、央视的名嘴、《新闻30分》都参与了讨论。那么,究竟是“司母戊”,还是“后母戊”呢?
网友争论
央视错了,还是历史书错了
前日中午12点,央视新闻频道《新闻30分》播报了一条文物新闻,“……3月6日上午,从国家博物馆两个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起运了第一批184件文物运往国家博物馆,其中包括国宝级文物——商代的后母戊大方鼎。”
虽然,新闻中并没有出现“后母戊大方鼎”的真容,但是不少看过该条新闻的网友认为,这个国宝级文物“后母戊大方鼎”就是大家熟悉的“司母戊大方鼎”,显而易见,央视的主播犯了低级的错误。
随后,网友们开始一边倒地质疑主播的业务水平,也有网友指出“司母戊”其实也可称“后母戊”。于是,又一轮激辩上演了——究竟是“司母戊”,还是“后母戊”,还是两种说法都可以?也有一些网友更在意风波背后的“阴谋”:“司母戊鼎世人皆知,小学的历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如果改名字应该给国民一个交代!难道是哪位专家有了新发现?由于涉及多年来的“常识”,这场讨论迅速蔓延,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了进来。
当天下午3点23分,央视主播张泉灵也在微博(http://t.sina.com.cn)上称:看到新闻自己也以为错了,查过资料后,才发现“原来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建议把‘司母戊’改为‘后母戊’。因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可以一样,而意思上此处更接近‘商王之后’。学术界更多人赞同‘后’。”
随后,官方微博“央视新闻30分”也发表了观点:节目刚播完贺红梅和崔志刚就找我讨论这个问题了!播前也核实了,其实考古界早已经更正为“后母戊鼎了”,播出没有错!随后新闻频道会做节目释疑,专门做一期相关节目。
国家博物馆曾经说
“后母戊”也对
昨日,记者登录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官方测试版),发现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
网站对于“后母戊”的介绍是:“……其腹部铸有“后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在这一段描述中,除了“后母戊”这三个陌生的字眼,其他的内容与“司母戊”没有任何区别。
那么,熟悉的“司母戊”什么时候突然改了名字呢?据媒体报道,在去年12月中旬,国家博物馆网站就作出了解释:“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但由于中小学历史课本的广泛宣传,目前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名称更为有名。”
记者了解到,现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依然是“司母戊”。南师附中新城初中的赵晓鑫老师从事历史教学已经7年了。他告诉记者,有关“司母戊”与“后母戊”之争之前也有所耳闻,但具体为何要改成后者则不是很清楚。赵老师说,现在学校里使用的历史教材是2001年的版本。在前面的彩图上,那张大家熟悉的照片旁,注释依然是“司母戊”。
“如果说,学术界达成了一致,之后才可能考虑到更改教材。这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我想现在沿用‘司母戊’还是比较严谨的。”他说。
那要不要都改叫“后”
有专家认为:没必要
史学专家、南京大学教授薛冰表示,从语法上来说,虽然“后母戊”似乎更说得通,但是考古研究切不可“望文生义”。
至于“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建议把‘司母戊’改为‘后母戊”的说法,薛冰向记者举了两个反例:1988年,国家文物局主持编写、由马承源担任主编的《中国青铜器》一书中仍使用了“司母戊”一词;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殷墟妇好墓》同样用的是“司母戊”。
2006年,南京博物院曾经用仿古代的泥范铸造工艺成功铸造出司母戊鼎复制品,当时主持这一工作的是技术部主任王金潮。对于“司母戊”与“后母戊”的争论,王金潮表示,自己也有所耳闻,“就算念错了,我也觉得没必要改过来。司母戊都叫了半个多世纪,已经深入人心了,如果为了改正一个字而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我觉得太浪费了。”记者 黄敏 史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