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出现回流(图)

  近年来,随着和田玉产地的资源枯竭,玉器市场出现了一种回流现象,来自新疆的玉器收藏家马镜明先生对此有切身的体验。

  马先生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涉足和田玉,身在产地的他自然对和田玉的资源状况多了几分亲身的感受:“就资源数量而言,和田玉是湖,翡翠是海。”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和田玉价值的日益认知,采玉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和田玉产地龙喀什河流域“早已被翻了无数遍。”从前不要的玉料重新被重视,回到市场,马先生就曾经亲眼看见有的采玉人花费三十余万元,最终只采出了价值两三万元的一小捧籽料。

  近些年来,马先生每次回到产地总要感叹“带去的钱用不完,好东西收不到”。由于和田玉产地资源日益枯竭,市场开始出现了一种回流的现象,许多人从产地到外省市进货。马先生说:“前几日,有一位新疆朋友,见到了我手里一块170克的和田籽料,出价20万元买走了,他说回家能卖个好价钱。”

  虽说和田玉产地资源稀缺,但是在北京的古玩市场上也能惊鸿一瞥到好玉的身影。在爱家收藏品市场近日举办的和田籽料精品展上,展出了一块马先生颇为得意的爱物——重达5.5公斤的和田羊脂玉原石,令观众惊叹不已。马先生说,和田玉讲究“润、密、白”,这块原石油润细腻,有若一块“凝脂”,直观上就可以看出洁白纯净。俗话说“一白贵三分”,和田玉的白是温润含蓄的白,这块原石在白度上已达到羊脂玉的标准,价值超过千万元。马先生认为,和田玉自古以来就价值不菲,现在虽然价格连年上涨,但是,其价格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