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何时不打“爱国主义教育”这张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陈坚盈

贫困落后地区,没有经济资源,最适宜发展旅游观光业。而发展旅游业也貌似离不开两类型线路:有没有没怎么开发的自然风光?有,发展生态游;是不是出过革命烈士?是,发展红色旅游。这似乎是一种贫困山区约定俗成的旅游行业开发模式。以至于有人提出,继生态游之后,红色旅游也呈泛滥之势。

随着国内旅游业迅猛发展,日益庞大的红色旅游已经越来越成为市场的热点:按照《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中部和西北片区”的红色旅游规划接近完成;据教育部门提供的信息,每年参观红色旅游点的青少年学生超过1000万。

旅游是一种特殊体验。但现实生活中,红色旅游往往免不了成为“意义先行,不问个体真实感受”的特殊旅游范例。放眼一望,作为红色旅游景点的都是爱国主义的实践基地。爱国主义固然要发扬,但红色旅游真的就只有形式主义上清一色的艰苦奋斗精神、革命光辉史可供瞻仰和学习?说教式的红色旅游不但违背旅游本身的规律,也违背旅游市场的行业发展规律。

不可否认,旅游具有教育作用。但在“大同小异”的革命伟人课堂里,游客就真的受到熏陶了?当身处特定旅游语境、背负“受教育”任务的小学生,后来在观后感作文中提到“深受教育”,“心灵受到震撼”“坚定了理想信念”,又有几分真实?

有人说,如果不谈爱国主义,还有红色旅游?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长远旅游发展,切忌玩虚,需要玩实的,在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资源中,红色旅游的范畴可以拓宽,回归旅游本质,多尝试开展特种游以及体验游,而唾弃说教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于情于理,这不但能让红色旅游真正走入市场,也让人不容易怯步于板着一张教育脸孔的“红色旅游”。

实际案例操作上,提倡了很多年的“重走长征路”是一个很好的经典旅游产品,为什么没有形成大的影响?其实从特种游的角度考虑,这正好迎合了时下徒步暴走族的需要。而精彩绝伦的“地道战”,在旅游体验开发上也大有文章可做。此外,影视的切入,也可以是红色旅游市场转型的催化剂,越来越多的红色电影和连续剧,也为红色旅游脱离单一“爱国主义教育”,回归旅游本质,走向多元带来很好的契机。

发展旅游需要有娱乐精神,但目前我们的旅游语境却缺乏主动的娱乐精神,动不动上纲上线:前不久在镇江扬中市区前进路上出现了一家“人民公社食堂”的饭店,工商部门却认为,这个名称不符合国家工商总局有关名称使用规定,要求店家撤除;到了真正需要玩严肃和开放的时候,我们又不够严肃和开放。

看看华盛顿纪念碑,每年为什么总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婚伴侣来献花?

红色旅游何时不打“爱国主义教育”这张牌,才是红色旅游市场真正成熟的标志。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