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马岭遗址聚落考古的探索

 
关键词:马岭遗址;聚落考古;开放式发掘;演绎
摘  要:通过对河南淅川县马岭遗址的发掘,我们探索了如何在复杂的软遗址中进行聚落考古的方法,包括采用开放式发掘方式及其资料记录的特点;如何确定遗迹、遗迹组和聚落面;演绎的思维方式对于聚落考古的重要性。
Keywords:Maling site;settlement archaeology;opening excavation;deduction
Abstract: Through the excavation at the Maling site in Xichuan,Henan province,the authors discusses the methods to conducting settlement archaeology at complicated soft sites,inclu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ing excavation and recording data,how to ascertain features,feature groups and settlement surface,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deductive thinking mode to settlement archaeology.
 
 
    一定程度上说,在发掘中有意识地探寻不同遗迹的功能,探究不同遗迹之间的联系,探索遗址内不同时期聚落的布局和规律的考古研究,都可以纳入“聚落考古”的范畴。中国考古学的聚落考古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西安半坡、华县元君庙等遗址的发掘,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国考古学发源地之一殷墟的发掘[1]。但时至今日,如何在中原地区以文化层堆积厚、地层关系复杂为特色的软遗址中进行聚落考古尚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至于有些学者认为“聚落考古”这个概念本身就难以成立,只能进行“聚落形态研究”,也就是只能被动地对已经发掘出来的遗迹或者聚落进行观察与分析,而无法主动揭示聚落的形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穿中原地区,特别是其淹没区覆盖了诸多完整的重要的聚落遗址,为我们进行聚落考古的探索提供了契机。马岭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乡贾湾村马岭自然村,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2°55′49〞,东经111°28′30〞,海拔高度160~166.3米。遗址所在的位置为丹江与淅水交汇处的一处临江台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合作,2007~2009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发掘。
    马岭遗址的主要堆积可以分为后岗一期文化、仰韶晚期的朱家台文化、煤山文化(部分延续到二里头文化前期)和汉代-六朝时期这样几个主要阶段。另外也有少量西阴文化、石家河文化、东周时期、清代前期遗迹。其中,后岗一期文化和朱家台文化的地层堆积比较厚,遗迹数量大,种类丰富,聚落形态大致保存完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们在马岭遗址进行的聚落考古探索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
 
 
全文阅读
 
 
原文发表在《华夏考古》2010年第3期
作者:余西云1  赵新平2( 1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市,430077 ; 2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郑州市,450000)
 ■ 返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