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入砚迎端砚艳阳天:访工艺美术大师梁佩阳

  访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梁佩阳

  白石村是肇庆市端州城区著名的人文景点,这里家家雕刻端砚,户户有自己的砚行,“以砚为田,以笔为耕”是这里人们的生活写照。他们手中的“笔”指“铁笔”,是雕砚的专门金属工具。

  游客参观时,位于村口的梁佩阳大德利端砚厂则是必去的地方。梁佩阳只要在那里,总是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游客介绍端砚知识。

  文/图 记者 于敢勇

  梁佩阳的头衔很多,不仅是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中国端砚鉴定组专家、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还是肇庆市端砚协会副会长,2008年6月更被授予“中国收藏家喜爱的砚雕技术大师”。

  梁佩阳出生在白石村,从小就在浓厚的端砚文化氛围熏陶中茁壮成长,对砚有着深厚的情感。他15岁从艺,从最基本的到砚坑开凿砚石开始,学习鉴定石品,自小跟随父辈接受严格的训练。

  立志:努力做个“文化人”

  他认识到,只满足于当一个普通的雕砚艺人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业界的有志者都要努力做一个“文化人”,学习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潜心研究端砚制作技艺,实现由“工匠”到“艺术大师”的飞跃。从唐诗宋词到“四大名著”,从绘画到书法,从艺术鉴赏到文化收藏,梁佩阳都能全心投入,深入领悟,得其要领。

  梁氏家族制砚以浅浮雕和深雕为主,手法多样,题材十分广阔,云龙山水、花鸟虫鱼、吉祥图案均可入砚,而古典文学中的诗情词意、人物形象,梁佩阳往往信手拈来,经过提炼升华,使他的端砚作品大放光彩,文化含量很高。

  建言:加强端砚砚材管理

  梁佩阳在跟从父辈上砚山钻麻子坑等坑洞采石、从师学艺中,深深懂得制砚艺人的艰辛、砚石的珍贵和端砚的价值。作为肇庆市政协常委,2006年他和5位政协委写出了《保护端砚石资源,加快发展端砚事业》的提案,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粗制滥造、滥采滥挖砚石就是败家子,就是拿祖宗珍贵的、有限的遗产不当回事。”梁佩阳激愤地说。

  梁佩阳

  获奖情况:

  近年来由梁佩阳设计、参与雕刻的作品获金奖十多个,银奖、铜奖几十个。

  其中有:《平步青云砚》、《霸王试剑石砚》、《双龙砚》、《近水楼台砚》、《春江花月夜砚》、《硕果累累砚》、《志比天高砚》、《和谐砚》、《春色砚》、《贵妃出浴砚》、《三顾茅庐砚》。《锦绣山河欣欣向荣砚》被国家公安部收藏。

  得意之作:

  《竹林七贤》

  梁佩阳最近完成的《竹林七贤》砚是其代表作。中国魏晋时期的这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在山谷茂密竹林中或妙手抚琴,或仰面静听,或执杯慢饮,一个个悠然自得,肆意酣畅。砚左上方的七颗眼象征着他们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