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浙公报》还原历史片段

  通讯员 王乐 记者 王婷 

  本报讯 “我藏有一份辛亥时期的《全浙公报》。上面写的发行日期为辛亥年十月初九,即1911年11月29日,距今已有100年。我想应该属于辛亥民间记忆征集的范围。”本报“辛亥这一年”大型系列报道推出后第二天,杭州读者金健平就致电本报,并连夜送来了他珍藏的《全浙公报》。

  这份《全浙公报》为大四开版式,竖排版,报纸规格80厘米×52厘米,每张售大洋一分六厘。虽然已过近百年,但报纸保存尚好,只在小范围内有些字迹难以辨认,基本不影响阅读。报眉上隐约可辨印有“新闻第一版”、“新闻第二版”字样。

  金健平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他说这份报纸是1992在淳安“淘”到的。看到本报的辛亥民间征集令,他想起了这份报纸,“能够还原辛亥时期历史的一些片段,也不枉我苦苦收藏这20年。”

  这份《全浙公报》报道的主要是军事、革命方面的内容,并配以不少漫画,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行文均为文言文,没有句逗标点。有一篇名为《革命时代人物军事政治》的文章类似于现在的时评:“有之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故特为择录如下 英国之幅员非甚广大者也 举中国或美国一部分之地已足……”

  报纸上的新闻消息有“中国光复史”、“本省光复记”等,还有“各界人员全体割辫以为齐民之倡 所有省城内外居民人等一律剪发”等民生新闻。有一篇《车非可专利》的文章提倡政府人员公私分明,不乱用公车。还有一篇《奸商垄断》的新闻反映当时商人垄断物品牟取暴利的情况。

  在报纸公告栏中,可以看到各种爱国公告。如“研究共和政体征求同志启”以及“保路权要言”、“保绍兴要言”等各种保国保家保路要言。很多现在的杭州地名“板儿巷”、“城站”、“拱宸桥”、“清河坊”、“直大方伯”等都见诸于报端。此外,各种广告也占据了不少版面,有“遗失庄票声明”、“浙江高等学堂广告”等,其中较多的是一些医药、药铺广告。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