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宝价格行情分析

  【博宝艺术网讯】清末铜价剧涨,民间毁钱为铜,以获数倍之利,市面出现钱荒。广东因停铸制钱,市面制钱日乏,小额流通十分不便。

  为救钱荒,同时受香港铜元及外币影响,光绪26年6月,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广东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元。故清代机制铜元的铸造由广东伊始。继而福建、江苏、四川等省相继仿铸铜元。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穆宗去世,慈禧太后迎立自己的胞妹(醇亲王福晋)的儿子入继为帝,改元光绪,博宝在线拍卖网一年内共上拍光绪元宝1266枚。

  光绪元宝

  先后铸行过“光绪元宝”和“元绪重宝”,“光绪通宝”,通宝制钱铸于公元1875-1908年之间,钱重从开始的一钱逐步减至八分,最后减至六分,该钱书法为楷书,此外宝福局也铸过篆文钱,光绪通宝钱背文为满文记局名,也有星月纹,字有宝河、宝真、宝津、宝云、宝黔等,还有铭“千字文”者(即背穿上各见“千字文”中一字,为宇、宙、日、月、往来等字)。

  另外在戊子年(公元1888年)出过一种背穿左为“戊子”右为“河”字的戊子钱。光绪十五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从英国购买的机器制造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机制币,不再为方孔圆钱形状了,此后相继在各省推广实行,遂步取代了“方孔圆钱”。

  行情分析:

  根据博宝在线拍卖网2009年--2010年光绪元宝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光绪元宝一共有1266枚拍品上拍,总浏览354610次,参与总人次达到122人,出价次数4652次,其中价格最高的是光绪元宝云南造库平七钱二分,藏家最为关注的光绪元宝如下: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广东省造光绪元宝-0010-终身假一赔三、光绪元宝云南造库平七钱二分。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光绪元宝云南造库平七钱二分】定价450元人民币起拍,加价幅度20元,在经过96次出价后,最后以2380元的价格成交!

  以下是博宝在线拍卖网部分成交记录:

拍品名称

尺寸

成交价

起拍价

光绪元宝云南造库平七钱二分

直径39.7mm2.4mm26.2g

2,380

450

光绪元宝造币总厂库平七钱二分

直径39mm2mm26.6g

1,992

880

光绪元宝造币总厂库平七钱二分

直径39.5mm2.2mm26.6g

1,700

450

光绪元宝北洋造库平七钱二分

直径39mm2.8mm27.2g

1,662

8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

直径:39mm,厚:2mm,重:26.2g

1,520

400

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四川省造

直径40mm26.5g

1,300

1,300

二十五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

直径:16.2mm,厚度:0.9mm,重量:1.3g

1,300

1,200

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四川省造)

直径39.8mm2.5mm26.8g

1,264

450

光绪元宝(癸卯,正面花星)

26.5,39.6MM

1,220

1,200

光绪元宝银币

39mm          26.5g

1,200

420

光绪元宝(戊戌)

26.6,39.8MM

1,200

1,200

光绪元宝(已亥)

直径39.9MM26.9

1,200

1,200

光绪元宝(云南省造.美术版)

26.6克直径39.4MM

1,000

1,000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3#

直径:39.8mm厚:2mm重:26.5g

1,000

600

光绪元宝(辛丑)

26.5,36.6MM

1,000

1,000

光绪元宝四川造库平七钱二分

直径39mm2.5mm26.9g

980

45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辛丑)

直径:39.8mm,厚度:2.4mm,重:26.9g

960

800

光绪元宝北洋造29年(8

26.7g  直径40mm

950

95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

直径:39mm,厚:2mm,重:27.0g

920

4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

直径:39mm,厚:2mm,重:26.8g

908

400

  博宝点评:

  雕母又叫祖钱,经审核通过后,作为铸造母钱之用。我国自宋以来就采用翻砂法铸钱,每当出新钱,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也就是雕母或祖钱,铸钱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雕母钱文精美,字口深峻,每个字的笔画都非常清晰,绝无粘连模糊,而且笔画比同版本的流通钱要细瘦,从细部看还保有手工镂刻的痕迹。清代钱币数量之多、版别之复杂,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各个朝代。清代的雕母钱,我们常见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同治通宝”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