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月9日 曾侯乙墓编钟复制成功

  1978年5月,在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中挖掘出了一套罕见的古乐器。这套乐器由65件大小不等、音调不同的青铜钟组成,悬挂在架子上,叫做编钟。编钟是我国古代用于祭祀、庆典和宴会的古乐器。这套编钟出土时分三层悬挂在钟架上。最上层的是钮钟,共19件。钮钟最大的重11.4公斤,最小的重2.4公斤。中间和下层的钟叫甬钟,共45件,其中最大的重203.6公斤,最小的重8.3公斤。每件甬钟外表都刻有“曾乙侯乍时”和有关音乐内容的铭文。钮钟和甬钟上共有铭文2800多字。根据测音和铭文的内容,知道钮钟是定调的,每个钮钟上有两个乐音。中层甬钟有三个半八度音阶,能演奏古今中外的一些乐曲。而且每组甬钟都可以单独奏曲,音色优美,声音清脆嘹亮,悦耳动听。下层甬钟形大体重,声音深沉宏亮,在演奏时起烘托气氛与和声的作用。

  编钟的钟架是铜木结构。全长10米左右,上下3层,通高2.73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人形园柱承托,托住了总重量达3500多公斤的65个编钟,历时两千年,至今依然完好无损。钟架旁,还有6个丁字形彩绘木槌,作为敲钟工具;两根彩绘长棒,作为撞钟工具。

  1983年1月9日,曾侯乙墓编钟的复制品在武汉通过誉定。现在,用曾侯乙墓编钟的复制品演奏的古代乐曲,作为一个新节目,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引起了国内外人士广泛的兴趣。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