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望京楼发现: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城址
望京楼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西北6公里望京楼水库东。遗址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当地群众平整土地时出土了一批夏商时期青铜器及玉器,经过当地文物部门的调查和勘探确认遗址面积为12万平方米,200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此期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遗址内进行试掘,确认其为一处以夏商时期为主的遗址。
2010年9月,为配合“郑州市南出口暨郑新快速通道”基本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望京楼遗址进行了全面钻探及考古发掘。发掘成果证明遗址堆积以二里头文化和商代文化遗存为主。最重要的是发现二里头文化城墙及护城河、二里岗文化城墙及护城河、外廓城墙及护城河,成为近年来夏商考古的又一次重要考古新发现。
二里岗文化城址
(一)遗迹
包括城墙、护城河、城门、道路、夯土基址、小型房基、灰坑等。
1. 城墙与护城河
城址均掩埋于地表之下,平面近方形,方向为北偏东15°。城址东城墙、北城墙东段、南城墙中段及四个城墙拐角保存较好,东城墙长约590米,现存厚0.5~1米、宽12~19米,北城墙长约602米、现存厚1.3米、宽10~20米,南城墙长约630米、现存厚0.5~1米、宽3~7米,西城墙长约560米,面积约为37万平方米。
为廓清城墙和护城河的结构、建造方法、年代及相互关系,我们在城址北城墙东段、东城墙北段、东南拐角处分别开挖了探沟,经解剖得知城墙以深褐色黏土夯筑主体城墙,主体城墙两边夯筑有护坡。城墙的建造方法是先挖基槽,然后填土逐层向上夯筑,主体城墙建成之后,对其边缘进行修整后再夯筑护坡。主体城墙宽8.2米,夯层为水平堆积,层厚0.06~0.08米。夯窝清晰,分为椭圆形圜底和不规则形圜底,直径0.03~0.04米,深0.01~0.03米。夯窝分布较为密集,一般4至5个夯窝为一组。护坡以黄花土夯筑而成,黄花土内含有大量料礓石,夯层为斜坡状,分层清晰,每层厚0.05~0.08米。主体城墙及护坡夯土内包含少量陶片。城墙内护坡底部发现有人骨架。此处城墙为两次修建,第二次修建在第一次修建的城墙基础上进行加宽,北部被一条商代白家庄期冲沟打破。
护城河紧贴城墙,宽13~15米,深2.5~4.5米。淤土堆积,坡度较缓。北城墙解剖沟显示护城河被一条白家庄期冲沟打破。
我们可从以下四点推断城墙年代:①从城址方向、夯筑方法及祭祀迹象可初步推测该城址为一座商城。②打破城墙内护坡及后期修补城墙夯土的灰沟时代均为商代白家庄期。③城墙夯土及护城河内出土的陶片多具有二里头文化时期特征,少量具有二里岗文化下层一期特征。④城内分布有大量二里岗文化下层二期及二里岗文化上层的文化遗存。据此四点可推断城墙始建于二里岗文化下层一期,兴盛于二里岗文化下层二期及二里岗文化上层,废弃于白家庄时期。
2. 城门与道路
在东墙南部发现城门一座及道路一条。城门距南城墙约190米,占地面积将近2000平方米。东城墙在城门处向西转折而后合拢形成“凹”字形形成门墙。城门墙体夯筑方法与其他部位一致,皆为中部以深褐色黏土平夯墙体,墙外夯筑护坡,内护坡被白家庄期灰沟打破,残宽2.6米,外护坡宽约8米。门墙内为黄褐花土平夯,宽约6米,长15米,其作用应为加固城门。城门外部两个转角处又特别夯筑护坡以加固墙角。城门外东北侧发现有用料礓石及碎石子铺底的附属建筑设施。护城河在城门处呈“亚”字形。从城门布局及结构初步推测其已具备后期瓮城的功能。
城门处发现道路一条,呈东西走向,宽4~6米。已发掘长度为40米,厚0.15~0.25米。
城门及道路为商代白家庄期冲沟破坏,据此亦可推断望京楼二里岗文化城址在白家庄期已废弃。
3. 夯土基址
夯土基址位于城址中南部,残存底部,现存厚0.8~1米,现发掘面积约900平方米。夯土为黄褐色土夯打而成,夯窝密集,大小比较均匀,圆形圜底,夯窝直径0.03~0.04米,深约0.02~0.03米,每束约4~5个。根据夯土台基分布范围及平面形制,可以确定其为大型回廊式建筑。推测北部为主体建筑,但被一条战国时期的灰沟严重破坏,残长17米、宽0.5~1米;西侧配房南北残长30米,残宽4.3~4.9米,残留有墙基槽,墙基槽宽0.3~0.35米;南侧配房残长20米,残宽0.7~4.1米;中部应为庭院,东部尚未发掘。该夯土基址夯土内包含有二里头及二里岗文化下层陶片,其下叠压有二里头文化三期的灰坑,结合夯土的结构特点和出土遗物,我们初步判定其时代为二里岗文化早期。目前夯土基址仍在进一步发掘中,其具体面貌有待于进一步的揭露。
4. 其他遗存
小型房基7座。门道基本均朝向西南,可分为单间和多间两种形式。以ⅣF2为例,开口③层下,为三间套房,其中西部两间、东部一间。长5.6米、宽4米,残存活动面及墙基槽。
灰坑65座,形状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用途可分为窖穴和取土坑。
(二)遗物
望京楼二里岗文化城址内出土的遗物种类众多,包括铜器、玉器、原始瓷、陶器、石器、骨器等,铜器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城中部出土。铜器器形有罍、觚、钺、锛、盘等,其中青铜钺为我国目前出土的夏商时期最大一件,原始瓷器型为尊,陶器包括鬲、尊、盆、簋、豆、捏口罐、缸等,石器主要为钺、斧、铲、镰、刀等,骨器为簪、针、锥等。
二里头文化城址
(一)遗迹
包括城墙、护城河、房基、灰坑等。
1. 城墙与护城河
在望京楼二里岗文化城址外侧还有一座城址,已发现东城墙及东南、东北拐角处,二里头文化城址东城墙长625米,残宽3~3.5米,南城墙残宽5.8~6.6米,北城墙残宽1.1米。城墙墙体被破坏较为严重,仅存基槽部分。夯土依土色可分三层:第①层为黄白色花土,内含有较多的料礓石,第②层为黄褐色花土,第③层为深褐色黏土。城墙夯层明显,厚0.05~0.08米,夯窝较为稀疏,直径0.04~0.06米、深0.02~0.03米。从东、南解剖沟可知,望京楼二里头文化城址墙基槽被二里岗文化城址护城河打破。
经勘探在城址东城墙外大部分保留有护城河,北城墙外部护城河残存长约110米,其余部分被压在公路和民房下而无法钻探。南城墙外护城河仅残存底部,堆积为淤土,内包含有少量二里头二期的陶片。护城河上部被后期遗迹破坏较严重,具体形制不能准确判定,根据解剖情况推测护城河宽约11米,深约3米。
由于城墙直接建在生土之上,望京楼二里头文化城址的上限年代目前尚缺乏直接的地层关系。但可从以下两点作一推测:①城墙夯土内以及护城河底部出土陶片时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②在城址内保存有大量的二里头文化二、三期的遗存。据此,我们初步推测城址应始建于二里头二期。同时该城址城墙基槽被二里岗文化下层一期城址的护城河打破,城内目前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四期遗存较少,据此,我们更进一步推测城址最晚在二里头文化四期就已经废弃。
2. 其他遗迹
房基2座。以ⅠF1为例,坐北朝南,方向基本为正方向,西部被一座二里岗下层灰坑打破,北部被一座汉墓打破,南北宽约10米,东西长约11米。由四间组成,呈田字状,隔间由门道相连接。
灰坑22座,形状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用途可分为窖穴和取土坑。
(二)遗物
主要包括铜器、玉器、陶器、石器,铜器和玉器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土。铜器器形有盉、爵、斝、戈,玉器器形为戈,陶器器形为花边口沿罐、深腹罐、甑、盆、刻槽盆、尊、鬲等,石器主要为铲、斧。
外廓城与外护城河
外廓城城墙目前仅在距望京楼二里岗文化城址城墙东北角约300米的马垌村东北部及村南零星发现,城墙夯土仅残存厚0.3米。城墙外为一条东西向的人工开凿的壕沟,即为外护城河。外护城河长约1100米,宽6~25米,深3~4米。据勘探,外护城河东接黄沟水,西连黄水河。望京楼遗址西、南临黄水河,东有黄沟水,只有北边与陆地相通,这样,外城、护城河与黄水河、黄沟水一起形成一个封闭的城圈,望京楼遗址的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二城均在这个大城圈之内,外廓城面积达168万平方米。
夯土本身具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时期的特征,外廓城城墙内包含有二里岗文化下层和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陶片,外护城河包含陶片特征分属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外廓城城墙与二里岗文化城址之间分布大量二里岗文化时期遗迹。据此四点我们可以推测外城是与望京楼二里岗文化城址为一体,应该是其外廓城。同样,在外廓城城墙与二里头文化城址之间分布有丰富的二里头文化二、三期的遗存,不排除目前勘探发现的外廓城城墙是在二里头时期城墙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可能性,即外廓城始建于二里头文化时期,沿用至二里岗文化时期。
性质和意义
望京楼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城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的社会政治、军事以及都城建设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望京楼二里头文化城址位于偃师二里头东部,西北距郑州大师姑约49公里,从其面积,文化内涵等观察该城址为夏王朝东部的一处军事重镇或方国都邑。据以往学术研究及相关文献记载,望京楼二里头文化城址为寻找夏时“葛”“潜”“昆吾”等古国提供了重要线索。
望京楼二里头文化城址的发现不仅为商代城址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又为解决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所遗留的学术问题提供了新例证,对于夏商分界及商代城址布局、形制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望京楼二里头文化城址的发现,巩固了郑州商城作为 亳都的历史地位。商灭夏以后,建都郑亳。为稳定政权,在亳都西部修建了偃师商城、并利用大师姑新建盘龙城,构成了拱卫大商都的防御体系。望京楼城址不仅是郑州商城向南物资转运交流的驿站,而且其城门呈凹字形,体现了浓重的军事防御色彩,推测其性质为郑州商城南部的一处军事重镇。
总之,望京楼二里头文化城址和二里岗文化城址既是考古新发现,有时夏商考古的新突破,为认识夏商都军事防御体系、城址布局及其他相关问题提出新问题及新认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张松林 吴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