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涌起婚书收藏潮 清朝珍藏10年涨20倍(图)
内地收藏风气炽热,一纸结婚证书也有投资价值,内地婚书收藏家张祖仁所藏的清朝婚书,便在10年间以原价20倍售出。张祖仁与另一婚书收藏家洪伟昨日获邀来港,分享其藏品及多年收藏心得,二人建议本港市民考虑收藏婚书,张祖仁更扬言:“未来婚书可再升值数倍至数十倍!”
珍贵邮票、钱币等向来有升值潜力,随着近年内地经济起飞,奖状、报纸、证书甚至照片均有人收藏,善价而沽。收藏家张祖仁昨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80年代,他在地摊中可找到珍贵婚书,且少有同类型的收藏家,现时全国却有近8,000名婚书收藏家,要找有收藏价值的婚书,多数要向收藏家洽购。
地摊觅清朝珍藏 300变6000
张祖仁举例,10多年前,他在福州的地摊中找到一张清朝光绪年间的婚书,以300元(人民币。下同)购入,去年底,有厦门收藏家得悉后,甚感兴趣,以逾6,000元向他买下该张婚书:“本来我不想卖,不过价钱挺好,最后还是卖了。”他续指,另一张清代婚书则因有破损,去年以1,800元卖出,虽然较前者售价为低,但较当初以200元购入,婚书身价已上升8倍。
文化遗传 收藏勿忘欣赏
今次张祖仁获邀在中港城商场展出数十张婚书珍藏,焦点展品是道光庚戌33年的婚书,婚书经百年流传下来,市场估价达1.5万元。“婚书本来属于一名福建收藏家,08年我知道消息后,花8,000元向他买下。”他笑言,清代婚书买少见少,市价及拍卖价的上升潜力俱高,他手上现有8张清代婚书,都不舍得再卖出。
同获邀带婚书藏品来港的洪伟则表示,不宜纯以炒卖心态购入,亦应欣赏婚书本身价值:“婚书是文化遗传、老东西,就像老房子一样,消失了就没有了,我们作为收藏家,应好好保存。”
“清朝时,婚书多没新郎新娘名字,可见婚姻是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1914年,民国政府颁发印花税法,人民需购买印花税票贴于婚书上,婚姻获政府认可,婚书也写有新人名字。”洪伟指出,他珍藏的“苗媳红帖”(苗媳即童养媳),贴有民国时期首批印花税票,见证民国时期童养媳风气流行,另一张“解放童养媳自愿书”见证50年代成立新中国后,社会婚娶文化逐渐开放。
洪伟续指,“苗媳红帖”也在升值,数年前他以3,000元向一名收藏家购入该婚书,由于帖上印花税票稀有,现在婚书于市场上估价逾1万元,未来估价有望续升:“所有物价都在上涨,现在婚书的价钱还是相对低,几百元至几千元就买到,香港市民可考虑收藏!”
欠艺术价值 投资宜三思
哪些婚书才具收藏价值?张祖仁指出,罕有、年代久远、印有特色图案及具备特别意义的婚书,在市场上吃香,建议市民先从这些方面入手(详见附图)。但本港中型拍卖行中信国际董事长黄兆基指出,婚书始终不具备艺术价值及重大历史意义,本身价值有限,近年不断升值的主因是市场需求上升;一般而言,本港拍卖行不会拍卖婚书,市民购入前宜多加考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